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德育活动 > 家长学校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与管理策略

发布日期:2014-02-24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现代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手机作为便捷的现代信息沟通工具,亦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手机大量地涌进校园,据对很多学校进行了调查,手机在很多班级几乎达到了普及程度。
    当然,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确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诸如:方便与家庭的联系,特别是住校生,使用手机大大便利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打破地理空间的隔绝,与同龄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苦恼,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能加速信息吸纳、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机具备了网络资源共享、拓展视野、信息传输便捷的特点,能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加速社会化进程。
    允许学生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整体结果来看,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弊远大于利,所以有人大代表称:手机危害猛于“虎”。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手机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棘手问题。
    一、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现象与剖析
    (一)严重影响学习
    梁某,女,一(X)班学生,成绩中等,住校。该生从高一下学期开学时成绩急剧下滑,上课经常走神,并且从班干部的值日报告中就反应出她上课玩手机。经了解,该生经常使用手机,不管上课还是下
课,甚至宿舍同学都反应她晚上玩手机到深夜,使用手机和网友聊天。
    由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一些学生在课间、午休、睡前、自习、半夜甚至课堂上用手机来收发短信、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甚至QQ聊天,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息,而且影响到其他同学。笔者多次在深夜巡夜时看到学生寝室里忽闪忽闪的手机亮光,就象天上的星星般璀璨,学生肯定在发短信或上网,可以想象学生的睡眠质量,也可以想象次日他们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
效果。
    (二)为作弊提供方便
    2011年4月某校高一高二期中考试,查处考试违纪作弊者37人,期中28人利用手机作弊。从平时的测验到期中期末考试抓到的作弊者再到市统考通报的舞弊现象,手机无疑成了最主要的作弊工具,手机的使用使学生产生了不劳而获弄虚作假的想法。此风不禁,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考风败坏
,学风不正,校风日下。
    (三)滋生校园安全新隐患
    2010年11月某校,三(X)班教室,7:50左右,讲台桌下突然闪起火星,一学生用水去灭火,幸好漏电保护器切断了电源,没酿成安全事故。经查是学生手机充电器而引起的。
      一些学生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开玩笑,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引起了不少矛盾和打架斗殴事件,带来了人身伤害,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正常的同学关系;上体育课时带在身上不
方便,学生的手机在宿舍里经常出现失窃;还有手机充电而引发的用电安全事故等等,这些都给学校安全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问题,也成为了学校安全的新隐患。
    (四)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性短信”,是时下美国中学生创造的一个新鲜词汇,意思是将自拍的裸照通过网络或手机发送给他人。“美国预防青少年怀孕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39%的美国青少年曾经用手机传递过带有
性暗示的短信,48%的青少年曾接到过这样的短信。
    据了解,北京市某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学生好奇心强,垃圾信息门类各异应有尽有,骚扰信息、黄色短信,不雅网页、“黑色商业”信息等等,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严
重地对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构成了威胁。有些学生传播谣言、滥发信息,破坏了学校的良好形象。同时手机也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了便利。

    二、学校对校园手机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对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应注意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的合法性,确保管理的效果,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必须对学生的手
机管理采取“两手策略”,刚柔相济。
    (一)刚性管理策略
    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通讯设施
    在校学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不少情况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动联系,作为学校当然不能让学生完全与外界隔离。学校要创设条件在校园、宿舍区域安装磁卡电话、200卡电话,教师办公室的电话以
及教师的手机也应适度向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正常联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止手机带来的通讯需要的压力。
    2、建议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合法化
    早在几年前,美国、芬兰等国家就为校园手机立法,严禁在校学生使用手机。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和带手机上课,因此手机管理是学校最突出的管理难题。从《教育法》来看学校可自行制定相关校规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教育法》第43条第4款也规定受教育者必须“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更多地趋向于契约性……”、“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违反校规校纪者将受到相应的处分。在这种不对等的法律关系中,受教育者处于个人从属、被支配的关系”因此,学校
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不会违背教育法,可以把它明确列入校规校纪,使之成为对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 
    (二)柔性管理策略
    1、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由于对学生携带手机利弊的认识不同,一些家长和学生不认同甚至抵制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做法,他们认为学校禁带手机侵犯了公民通信自由的权利。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工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让禁带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可在学年开始时即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会,在贯彻学校规章的同时把学校禁带手机的依据、认识和做法交由家长讨论,取得一致的看法,如有可能再由家长委员会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要求不配手机给学生或协助学校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减轻学校在处理违规学生时的阻力与压力。   
    2、宣传贯彻学校的管理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把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的制度条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把它列入常规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违规带入的手机的处理,要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克服
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结合新生刚入学之机进行宣传和班团活动课进行讨论,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使用手机的利弊,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明确学校禁止手机的意义。
    3、对违规学生的教育要说理
    班主任、教师在发现学生违规时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少简单粗暴的处理、极端激烈的训斥,这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往往成为问题的焦点,反而违背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初衷,起了相反的作用。“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因此在教育时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确使用,以人性化
管理的思维保证制度的坚决执行。
    4、公开处置违规手机的程序
    学生违规使用的手机的正确处置,关系到管理成败,必须把握好尺度,应公开公正,让学生明明白白。对违规使用的手机,可以予以“暂代保管”的方式,首先应当向学生说明处理的事实依据和校规依据,听取学生的申辩和异议;其次要把sim卡退还学生,因为sim卡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等,把sim卡退还学生是对学生隐私权和财产权的一种尊重,同时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第三要出具“暂代保管”的回执作为领回凭证,根据违规事实在回执中明确领回时间和领回人(家长或学生本人)。让做法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程序的正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实现对手机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