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工之家 > 工会工作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2

发布日期:2012-09-10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最美乡村教师之二

邓丽------绽放在“高原”上的美丽之花

推荐理由

     支教几年来,邓丽先后被评为恩施州师德模范,鹤峰县优秀共产党员,恩施州优秀校长,并在全州各县做师德巡回报告,很多老师和学生受到深深的感动。201111月,邓丽在全国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为支教生树立了榜样。近三年来,她还为孩子们募集到了新课桌,新衣服,学习用品等等,还为学校特困生彭少莲找到了资助。201110月,她又努力争取,为全校孩子们募集到免费午餐基金20万元。这意味着,在此后三年里,全校每个孩子每天中午,都可以吃到免费可口的饭菜。


 

邓丽  湖北省恩施市鹤峰县高原小学副校长

高原小学地处高寒地带,海拔1800多米,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在邓丽到来之前,学校只有7名男老师,平均年龄52岁, 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邓丽的到来,给学校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她对每位学生都给予关注与关爱,许多问题学生在她的面前变得阳光、积极向上,她也因此成为学生最贴心的朋友。

3年前,她辞去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岗位,毅然选择回乡支教,并且从条件较好的鹤峰县八峰民族小学,自愿申请调整到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中营乡高原小学任教。

3年的漫长时光,滤掉了所有的纤尘微瑕,1800的海拔高度上,无法消褪她对生活和事业的热情。

3年里,她先后被评为“鹤峰县优秀共产党员”、“恩施州师德模范”、“湖北省优秀支教生”……2011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她坚守高原小学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不久前,她又入选“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和“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选择高原,就是要让教育落后的农村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女人如花!邓丽,这个年届30岁但仍是单身的女子,又是如何用3年的默默坚守,为自己人生画上华丽的一笔?她薄弱的身躯里,究竟蕴藏着怎样坚韧的心和炙热的情?

75,记者从恩施城出发前往鹤峰县中营乡高原小学,一路上,这些问题始终在脑海里盘旋不去。

经过8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时值盛夏,站在高原小学不大的操场上,山下的炙热早已消失殆尽,山风掠过,竟有一丝寒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全校仅有72名学生、8位老师,高原小学却开设了一至六年级所有的学科。两排低矮的教学楼遥遥相对,操场的正中间是一个篮球场,两边零星搭建有一些体育设施。“这都是近年来由社会各界捐赠的。”邓丽微笑着给记者一一讲解。

邓丽仍清晰地记得自己报到的第一天,展现在她眼前的高原小学校舍破旧、环境潮湿、校园冷清、操场泥泞。与她之前的工作环境有天壤之别。

更让邓丽没想到的是,当时的学校只有73名学生,并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全校共有7名老师,年龄最小的46岁,最大的59岁,她成了学校唯一的女老师,也是近10多年该校唯一一名30岁以下的老师,还是学校仅有的一名党员。

尽管报到前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她有些动摇、有些犹豫、甚至有些后悔。当看到年近60岁的何泽荣老师忙着为自己打扫寝室、安装电灯……学生全都跑到她的办公室外,带着好奇而又惊喜的眼神打量着她,那一个个纯朴的笑容、一张张嫩稚的面孔、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让邓丽从失落中找回了决心,更坚定了她留下来的勇气。她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些艰苦贫困的农村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练就坚强的翅膀,一定要让更多的孩子飞出大山。

学校安排邓丽担任副校长和三年级的班主任,任教三年级的语文、三至六年级的英语、一至三年级的音乐。第二天,她满怀激情走进了课堂。因为有过教书的经历,她对当好一名小学教师充满自信。但走进教室才发现:孩子们不会说普通话,上课纪律差,作业书写不规范等等,下课后她用普通话跟孩子们交流,他们就围着她,冲着她笑,弄得她哭笑不得。

为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她和孩子们约定: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谁讲了方言,就要牵着自己的耳朵说“我该罚”;谁上课不听话,下课后就要给同学们表演节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教育后,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开始认真听讲、做作业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邓丽发自内心的高兴。

在邓丽的学生中有一对聋哑兄弟,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从小就寄宿在学校。望着这对可怜的孩子,邓丽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她暗下决心,决不丢下这两个孩子。

因为没有学过特殊教育,不懂手语,所以课堂上邓丽的板书既有拼音、又有汉字;既有英文、又有图画,同时还配有夸张的口型。课堂下,她用手比划,用纸条交流。当看到聋哑兄弟的成绩从20多分升到70多分、80多分的时候,快乐和幸福就会涌上心头。为鼓励他们,她设计了“我们和你在一起”的手语。当聋哑兄弟抱成一团哭着想妈妈的时候,当他们遇到困难觉得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他们缺乏信心不敢尝试的时候,她都及时伸出双手,告诉他们――“我们和你在一起”!

2011年冬天,邓丽因重感冒躺在宿舍里,聋哑兄弟从窗户外探着头,并伸出双手,做出那个坚强的手势――“我们和你在一起”!

那一刻,邓丽流着泪幸福地笑了。

 

选择高原,就是想让高寒偏远的农村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高原小学地处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每年有近6个月的时间是冬季,气温在零下十几度。

为了抵御严寒,人们从秋天就开始烤火。每天早上六点半,邓丽便到教室生火炉,煤炉的火很不好引燃,她只好用课本扇,用竹筒吹,往往弄得满脸都是灰,也经常被浓烟呛得眼泪直流。等炉子里窜出红红的小火苗,她便挨个叫醒孩子们。当孩子们走进教室,第一声就说出“好热和”的时候,她的心也暖暖的。

偏远山区的孩子上学时的年龄相对较大,一些高年级的女生渐渐进入青春期。但学校条件艰苦,没有澡堂,热水也供应不足。为了帮女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校长唐春喜的支持下,邓丽从县城买来一台热水器,请乡亲们帮忙,砌砖刷墙,把一间烧火房改成了洗澡间。她规定每周三下午女生统一洗澡。一年级的孩子太小,无法自己沐浴,于是,邓丽便多了一项工作――给低年级的女生洗澡,一下午下来,常常是腰酸背痛。

邓丽毕业于中南民大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对网络较为熟悉,一台笔记本电脑,成了她每天课余打发时间的主要工具。2011年初,邓丽上网时偶然看到“免费午餐”的征集消息后,第一时间与主办方和发起人邓飞取得了联系。

在邓丽的积极奔走下,2011108,高原小学成为湖北“免费午餐”的第一所开餐学校,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省州相关领导及央视、人民日报等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云集高原小学。在开餐仪式上,邓丽向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郑重承诺:保证让3元钱每一分都花到孩子们身上。为了这个承诺,她和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在校田里种起土豆和各种瓜果、蔬菜,养起了肥猪,并亲自监管食品原料采购、餐具消毒、设备清洁等各个环节。

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学校周边的老百姓也经常主动将蔬菜送到学校,给孩子们改善营养。

 

选择高原,就是想让艰苦贫困的农村孩子们享受到更多的快乐

 

学校已经放假了,邓丽也决定回家看看父母。临走前,她去附近商店买来一大包零食,邀同事一起到8岁的彭少莲家家访。“妈妈,邓老师来了。”站在山坡上的家门口,彭少莲远远地就看到了邓丽一行,她喜不自禁地呼喊起来。

彭少莲的父亲已经65岁,母亲患甲亢病,一家三口全吃低保。听别人说,彭少莲的父母一共生了八个孩子,都先后夭折,只有这个小姑娘存活了下来。得知此事后,邓丽对这个小女孩就格外关照,经常给她买学习用品和食品,还时常带上礼物去她家家访,鼓励小少莲努力学习,让她父母不要替孩子的事操心。通过网络联系,邓丽还给彭少莲找到了资助人。2011年起,广州的一位爱心人士决定每年资助彭少莲1000元,今年春节还给彭少莲一家寄了羽绒服、鞋、袜、帽子。“因为选择在高原支教,这孩子把自己的婚姻大事也耽搁了。”54岁的刘泽绪老师介绍,高原学校与建始官店、恩施石窑、宣恩椿木营接壤,属一脚踏四县的蛮荒之地。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信息闭塞,邓丽迄今为止还没有谈过一场恋爱。“这孩子自己倒不急,可她的父母催得紧啊,每次电话里都会反复提及,邓丽总是回答说:‘正在找呢!’”刘老师向记者感叹道。

高原小学条件有限,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到10多公里外的镇上,观看其他小学的小朋友表演节目,从没组织过自己的文艺活动。2010年,邓丽积极争取到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同意,决定就在高原小学为孩子们过一次儿童节。

为了这个节日,她和同事们把破旧的课桌腿锯掉,拼成舞台;把泛黄的墙壁贴上图片,涂上色彩,作为幕墙;用扫帚、脸盆等作为道具。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和服装、没有像样的道具和音响,但孩子们唱得、跳得特别认真,格外开心。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邓丽在班级以小组形式组织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才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1年邓丽生日的那晚,以前很自闭的一个孩子和班上的同学跑到她的寝室,硬要为她表演一个节目,说是祝老师生日快乐。看着他们自编自演的《邓老师活泼之歌》,邓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近三年的支教生活,邓丽付出很多,也收获了很多。20114月,她作为全省优秀支教生代表,在全省各大专院校讲述山村孩子们的坚强独立,支教生活的充实快乐。高原小学也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引起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各种捐赠物资陆续“飞”到高原小学。崭新的篮球架来了、崭新的图书柜来了、现代化的电子白板也来了……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从师生的精神面貌到教学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