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蹲下来看学生

发布日期:2012-03-23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教育界有句老话:心中有纲,手中有书,目中有人。而且“目中有人”一直被我们定义为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的学生,形成个性的教学。但如果面对的学生,与你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仅仅用“因材施教”显然不能应对一切。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他们还是一块生铁时,你不能要求他们成钢。

事实上,各级各类学校之所以看重生源问题,是因为决定学生成绩或成就的,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同的生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参差不齐,相去甚远。所以因材施教是必须的,而对一些生源状况不太理想的学校,要做到因材施教,做到“目中有人”,教师就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要放低自己的位置,也放低对学生的期望值。你对学生期望值越高,那么你受到的打击就越大――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一些低级错误,常常要让你生气,让你灰心,让你没有丝毫的成就感。比方说,一个小学生说《南京条约》是在厦门签定的,老师会觉得好笑;但是一个高三学生,一个文科重点班的学生,也这样说,你会不会还觉得好笑?没有基本的常识,缺乏简单的推断力,这就是你面前的学生。你认为简单的知识,恰恰就是他们犯错误最多的地方,也是决定他们考试成败的关键所在。

高三二轮复习,在上完启蒙运动后,我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进行比较分析,有个学生的回答是三句话:代表人物不同,时代不同,产生影响不同。你能不能说他的答错了,不能,你只能说他的回答很有创意,虽然他的回答是无效答题,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能碰上。但如果你能够蹲下来看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会理解他们,甚至觉得一个周期的西方人文主义教学还是有成效的:学生能够动笔了,没有开天窗,这是一个进步;学生能够思考了,回答也有条理,这又是一个进步。

蹲下来看学生,对教师是有好处的,可以多一点心理安慰,少一点怨天尤人。因为你蹲下来,和学生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就能够和他们平等的交流对话。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就能够了解,就能够给他一个合适的定位,一个合适的起点,也就能够看到他的一点点的微小的进步。作为教师,你才会找到工作的乐趣。

当然,蹲下来看学生,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因为他们有了足够的成长空间,而且,他们的优点还可以被老师发现,被老师放大。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曾说过:“我认为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 蹲下来看学生,你就会发现,虽然他们的起点很低,但是他们在努力改变,在努力成长,他们也有希望也有憧憬,他们需要我们蹲下来,给他们一些鼓励,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