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2-10-23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本人认真学习了刘金玉老师的《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深有感触。

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将“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口号贯彻落实。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者,其话语很容易让所有教师产生共鸣,他提出的每一个建议,对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针对教师在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对教书这项神圣的职业所要面临的现实保持坦诚的基础之上,给读者在教学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指导。

这本书重点讲解的内容是第四讲:真学,这是高效课堂的操作策略。具体方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教,大家都知道,我们也在尽量的先学后教,可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是在课堂上先学,当堂自学,当堂训练,这是和我们的自学不同的一点。

其次就是当堂训练,我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当堂训练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教学低年级德时候,由于所教的知识比较简单,孩子们掌握起来也相对容易,因此对当堂训练的理解不够深刻。本学期,教学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深、更难了,很多知识除了书上呈现出来形式之外,还会有很多变式,学生如果没有见过这种形式,很可能不会解决。因此,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够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就是动机。

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从事自己的喜欢的职业,无论如何都是件幸福的事。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艰难时刻,时常会觉得倍受打击、精疲力竭、停滞不前、措手不及以及想大叫发泄,但应该相信我们并非无能为力。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的人,一个没有经受失败煎熬和挫折折磨的人,不可能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个没有优良心理素质的人,不可能经得起漫长人生路上的各种压力和考验。而心理承受力是在失败的不断搓揉中诞生、增强的,就像面粉要揉成具有韧性和柔性的面团,放上水后捏,捏一遍两遍不行,再捏,再揉,捏上百遍,揉上千遍,它就不散并且有韧劲了。

我想,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