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发布日期:2012-11-07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本人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从郭教授列举的事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作用可以有以下几个:一是教师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二是教师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三是贯彻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教师就不教。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是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

1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教师就不教。

从一双球鞋的故事中,强调的是学生应当在做中学。

克莱恩也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一个例子。他说,如果一个移居到另一个国家的孩子,让他每天与新的小伙伴们一起自由地玩耍,完全不进行语言教学,那么他在几个月内就会掌握一种新的语言,而且还会习得当地的口音。因为他是从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习的。所以学习速度快,而且不易遗忘。而如果请一个老师去教他,在教学中使用教师认为有意义的材料,那么学习过程就会感觉困难很多。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了儿童与成人学习行为的区别。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的时候,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头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

 “先做后学”与“先会后学”是伴生的。全身心地投入“做”,有可能使学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然而,这种把握还没有完全诉诸意识,还没有完全地系统化和理论化,所以虽然也可以称为“会”,但还不能称为“学”。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是教师的作用是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先学后教不仅局限于一般的预习,更多的是通过活动去学习。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学转化为活动。这里的活动,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覆盖某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以学定教最重要的一个长处,就是始终保持学生的强烈情感和兴趣,有利于结合儿童的既有经验和调配其内部的资源。在最惬意的活动中,儿童变得心灵手巧,头脑被激活了,情绪被调动了,上课也变成了最美好的时光。以学定教同样可以保持学习的系统性。此外,教师在以学定教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也将使学生的学习重点突出、系统鲜明。

3教师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讨论是学习的常规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只要是学习需要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教育教学范畴中的事情大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自己来做――本体在行动中,因而讨论是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

在学习的某些环节上的确需要进行形式训练的,但它不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一般来说,训练“教大于学”的行为,是被训练者受命于外加的既成智慧的行为,它可以使一些基本的技能得到落实,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感悟,但它不能代替整个感悟活动。仅仅依靠训练,不能有所创新,创造性不能训练出来。学生创新是“学大于教”的行为,是以感悟作为其基本的工作形式的。

4是教师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

上面说到感悟只能由学生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别人无法取代。由此,有利于学生的感悟和依靠学生的感悟成为生本教育的显著特征。要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更有质量的感悟的一个条件,就是我们不要代替他们感悟,而要为他们的感悟创造条件。郭教授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感悟对于基础知识学习与德行提高的关系,认为通过“读和做,缓说破”的方法去促进儿童的感悟,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