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像音乐一样 教育的节奏

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像音乐一样 教育的节奏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张芳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教育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就像音乐的节奏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阅读该书,笔者也明白了,比起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思维和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引方向,这就要求教师自已要有活跃的思想和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简单的说,教授的知识一要精二要透,知识要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而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错误的教育理念,往往会造成知识的僵化,学生学到的知识,却不会应用他们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把知识学死了;相对的,进行教学首先应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规律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可以自由发展。笔者将这两种教育观念的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教育的流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知识的收集整理→归纳分类→综合应用的过程。笔者理解教育的过程像是一个举重用的杠铃,或是一个横放的“工”字,两头分散中间集中,在知识的收集阶段学生凭借兴趣和好奇心要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要在这个阶段从大量知识中选择出可以最为教育对象的内容,要教授有价值的知识,要用简单的工具及方法,这些知识必需是有实际运用价值的,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在当堂课上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下是笔者小结的教育流程图

                             

、教育的规律

教育是要有节奏(rhythm)的,因为学生智力发展是节奏的,发展有规律可循,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包括浪漫(romance)阶段,精确(precison)阶段,综合(generalisation)阶段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组成的一个循环,也像一个横放的“工”字,分散→集中→分散,对应着学生处理信息的三个步骤,各个阶段有其自己的特点,浪漫阶段的特征是悟,对大量事实内容进行直接的认知,联想,印象其中的广泛联系和意义。以备在精确阶段进行系统分析,学习概念,进行分类,进行知识的条理化。第三阶段是进行理论的综合,知识的应用,回归浪漫,新的循环又重新开始。教育必须按照学生智力发展的这个规律来进行,教育的原则是:学生在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课程的设置,教育的内容等。

人生的前三个阶段基本在学校中度过,受到比较系统的教育,人生的第一个发展循环是幼儿阶段,特点是最自然的,不受教育模式影响,环境为他布置了合适的任务,结果是成功的,幼儿学会了说话,能思考,归类,获得敏锐的感知能力。成功的原因是外部环境是自然状态,学习是有节奏的的,从感知到语言再到更敏锐的感知,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内部原因是幼儿的学习的快乐,热情和对外界充满不断探索的好奇,他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的专注与集中。人生的第二个发展循环在青春期,8-16岁之间,发生在非自然状态下正规的教育体系中,特点是浪漫阶段很长,大概在8-12,13岁之间,大约对应小学阶段,然后是精确阶段(12-15,中学阶段),接着是第三阶段(15-16.5岁,初三或者高一)需要专注集中地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这个阶段结束时,学生学生能对于用语言进行综合应用,对于科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进行一些独立的思考。认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青年期(16-22,高二到大学)在这个阶段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人生发展方向,充满想象力进行专业的研究,经历验证知识,思考和欣赏周围的世界。

 

这是个普遍的规律,教育的这个周期性的循环,是一个普遍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教育,也适用于其他的方面,比如人生的发展过程,也是浪漫,精确,回归浪漫,人的工作从自由适应到专业精确,再到更高的熟能生巧,炉火纯青的自由。这是从大的方面来看,从小的方面来看,阅读一本书,也是浏览到细读再到整体把握,把书看薄,再把书看厚。去做一件事,从了解,到理解掌握,到应用,也是符合这个认识规律的。仅从教育方面考虑,它适用于教育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的一个阶段,也可以适用于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段,一个学期,一门具体的科目,一节课等等。比如学生语言发展规律就可以分成这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年龄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像下图总结的,3-12岁是语言学习的浪漫阶段,在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学生对语言产生兴趣,掌握它,并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它,到了12-15岁是语言发展的精确阶段,学生在学校里可以进行系统的语言学习,15岁以后转到其发展的综合应用,而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科学的学习上,因为在15-16.5岁正是科学知识的精确阶段。同样的,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如下图1-3所示。而且,这些知识之间有相互交织的时间,有先后发展的顺序,因此要研究规律,找到相应时间的侧重点,进行按照发展的阶段规律来教学。另外,不同知识,不同的阶段的时间长度也不同。

 

教学的方法

教育过程中教师教授知识,更要教授掌握知识的方法,学生作为一个自由生长发展的个体,其智力发展有规律可循,既然我们已经找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遵循规律进行教学。总的来说,教师的作用一是尊重学生自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不适当的训练,不论是过度的训练,还是僵硬的知识填鸭。二是引导知识训练,注重知识的应用,培养积极的创新的思维习惯。要把这两条结合起来,平衡二者的关系,根据智力发展的节奏来进行教学。具体来说,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第一个阶段,教师应该向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不要过早进行到下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获得对事物的一般经验,能独立思考,并且有一定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后,再进行精确阶段的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教授的知识要经过精心的挑选,要有代表性,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教学才有效率,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兴趣,能发挥自身的能力,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进行自我的训练。到综合应用阶段,由于上一阶段的对系统知识的学习,以及基本规律的掌握,使其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师要避免灌输,创设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所学的知识活起来,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一直是教学上比较重视的内容,孔夫子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需要产生兴趣,兴趣是产生探究的热情,这是一种动力,推动学生去研究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产生愿望得到满足的感受,快乐的感受,而快乐,成就感又回头促进兴趣的产生,形成一个循环:需要→兴趣→热情→动力→学习→解决问题→成就感(自我实现)→快乐→需要→兴趣。上面的循环中快乐也可以用痛苦代替,因为有时痛苦这种感觉也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教育的结果,但比起快乐,痛苦虽有它的意义,但毕竟不是太让人喜欢的,而且也过于严格的训练,有时会适得其反,也不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但也并非是无用的,自由的学习,适度的训练,要合理的结合。

而对于教育而言,笔者认为另一个需要重视的因素是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花心思的,它的重要性从上面总结的教育的目的中就可以看出来,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会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思维,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活动,需要学生综合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各种创造性的问题,多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学会更好的处理遇到的问题,学会自己进行自我的训练和成长,能沿着教师指导的道路继续前进,不断完善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总之,教师要明白,发展,是学生的自我发展,训练,是学生自我训练,教师的作用引导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