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5-09-27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好书和高尚的人谈话是差不多的,目的都是更加完善自我。本人拜读了由魏雄鹰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一书。书中阐述了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的重要理论,并提供了不少的优秀的教学案例,使我受益匪浅。

一、本书的研究范围与优势所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校本教研丛书》第一辑中的一本。校本研究,是近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而兴起的学校教育科研的一种新范式。以教师在实践中普遍反映难以把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专题,对一些来自一线的、有价值的、鲜活的教学案例进行概括和提炼,并以案例评析的形式编辑成书,以便为教师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为学校开展校本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范例。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将课改精神转化成具体的教学手段,还需要更多的实例指导。该书所列的十九个专题均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涉及一线教师分歧较大、困惑较多的教学实践问题:每一个专题均提供多种教学案例,并加以点评总结,后面还同时附录了一些有关本专题国内外最新的理念阐述,给阅读者有所启示。每个专题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主题内涵

简要阐述课程标准或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个主题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实践形态,以及需要研究和讨论的具体内容。

(二)案例描述与评析

选择与主题内涵密切相关的若干典型案例,具体详细地描述案例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用不同层次的评析对案例进行理论透视,然后提出总结性论述、拓展性思考、教学策略、补充说明、各派观点等。这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书中引用的案例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教学故事,有情境,有情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书中的观点是编者在评析案例过程中提出的个人见解,其目的不是要把编者的结论强加给读者,而在于方便与读者的交流与对话,共同分享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问题讨论

提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争议性的思考题,或出示有研讨价值的教学案例,只提问题,不做结论,目的是向读者提示这个专题下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也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议题。

(四)资料链接

采用内容摘录的方式,提供若干与专题内涵相关联的理论背景资料。资料后面注明原文出处,以方便有兴趣的读者查阅。

二、读书摘要与心得

本人在各个案例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很深,也整理出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和工作中作为借鉴。

(一)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

1.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否需要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指向哪些维度?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平衡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前者是否会削弱后者?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例如,本书中的《WORD文档内容的查找与替换》系专题1《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一文中的一个案例,教师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引入,实施WORD文档查找与替换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三十六计是著名的孙子兵法,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感觉出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语文课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是把计算机当工具,目的是把语文课上得更好;信息技术用语文知识(课程整合)是让学生掌握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此外,该案例成功摆脱情景设置的形式主义。情景的创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生在情景中完成任务,同时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情景的创设且贯穿全课,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这节课里要做什么事,要借助哪些工具,学习某些方法是为了达到哪些目标,能不能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处理一些现实问题等。学生的需要是老师的最好素材。

(二)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知识,增进学生的技能,还要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这也是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特点相一致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注重近期目标,往往以讲授和示范操作为主,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以有没有掌握实用技术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和评价标准;二是由于教材更新的步伐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变化和发展,教师不善于过滤过时甚至已被淘汰的知识,忽略在教学中整合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先进性的教学内容,这势必会成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适应能力的障碍。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发展中的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或某几种软件,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授人以鱼永远不如授人以渔

(三)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态度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较为高级的、深刻的、稳定的、持久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信息事物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如感兴趣、喜欢、兴奋、满意,或者讨厌、没兴趣、不高兴等等。

每次写的教学设计方案里都觉得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浮于表面,有华而不实的感觉,读这部分时看到了许多有意思的案例,问题:

1.如何测评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落实的有效性问题?

2.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精神力量?

看了这一章,我发现自己以前没有足够重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中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用呆板的说教方式落实,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要注意下面几点:

1.多种措施激发情感

2.以小见大的价值观冲突

3.真实感受引发道德教育

4.基于生活的情趣培养

(四)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变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在考虑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为操作而学操作还是为用而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当然是拿来用的,可现在的课程到底更重哪一个?就像我们的很多计算机操作之类的课程,用试卷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记忆按那个按钮然后再按哪个按钮……,这样的课程有用么?大学如此,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同样如此。我们能如何做?一个好的任务设计么?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利益又是怎么实现呢?回顾我们的教学,往往更多的重视操作技术方面的传授,而很少让学生掌握这些操作技能有什么用、为何而用,学生对此方面知之甚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各种操作技术,缺少对使用技术的手段、方法和策略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中学信息技术就是应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他们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只有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相结合,这样才会促进知识的真正掌握。

那么,在中学习相应的操作技能这一教学方式,对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如何设计一个的教学实例?

教师要设计一个所谓的教学实例,除了有扎实的本学科技能之外,还要有丰富的各方面知识。书报、杂志、网络是教师最好的参考资料,从中可以发现哪些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内容又是可以转化为让学生通过电脑来制作的。

2.如何提高学生作品的内涵?

要提高学生作品的内涵,首先应让学生准备充足的素材,从大量的素材中整合成内容丰富的作品。其次,教师要不断地引导。

3.如何看待创新思维的价值取向?

一种失败的教学方式,将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而一种的教学方式将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设计一个的教学方式,事实上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创新的思维,又何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除了不断学习新技术外,还应多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甚至多看报刊杂志。让更多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融于课堂教学中,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任务驱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起来?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的第一步是如何使学生起来,并让全体学生起来,然后要考虑如何使学生能持久下去。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设计出好的任务,然后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科学的自主学习设计,并组织实施。

1.任务设计的基本策略:

1)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注重实用性        

2)突显学生的需要,注重情景的创设

2.自主学习设计的基本策略:

1)策划好任务的拓展       

2)根据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提供合理的支架。

(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组织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斯来文教授。

现今社会不管是从发展还是竞争的角度考虑都需要交流与合作,这是全球经济效益的体现,也是个人社会化的需要,教育也必须强调协作精神的培养。我很赞同这些,课堂教学中确实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分享,协作学习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把它说成一种课堂教学技术,我觉得不如就看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教学互动合作为动力、有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提高个体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协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1.何时开展协作学习

1)综合性应用

2)开放性探究:一是内容上的扩展,二是探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

2.开展协作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1)对参加学习的成员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

2)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设计学习活动

3)对小组及其成员进行有效的监控

4)对协作学习实施准确的评价

(七)信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什么情况下需要创设一个情景?

3.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如何考虑“激发兴趣”和“维持兴趣”?

(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几个方向?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中,或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糅合进其他学科的内容。

2.信息技术教师能否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桥梁,与其他学科教师联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同时提高其它学科教学的教学效果。

以上都是本人的一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有了这本书,就好像有了一个专家在跟踪指导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可以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反思,慢慢查找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找到问题根源,彻底解决,使我的专业技能有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