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东海县教师读书通讯(2016年4月)

发布日期:2016-05-02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东海县教师读书通讯

 

东海县教师读书活动办公室                           20164月份

 

 

科研短讯

——东海县举办“晶都名师”论文写作培训班……………………………………教科室

读书时讯

——《提升精神与智慧力量》:唤起内心的深度觉醒……………………………吴 

热点书事

——阅读经典,圆梦中华……………………………………………………………张春铭

——中国首位作家曹文轩折桂国际安徒生奖………………………………………蒋建刚

读书随笔

——慕课不仅只“慕”  翻转需要玩转……………………………………………张启道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陆冬青

—一享受教育的幸福…………………………………………………………………宋天宝

——行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改的路上………………………………………………唐东红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郇云鸿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李光环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盛 

——《做朴素的教育》读后感………………………………………………………王金柏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汤宜成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朱美元

——感动就在身边……………………………………………………………………张林林

——按语文规律教学的本色语文……………………………………………………张诗画

教科研

 

科研短讯

东海县举办“晶都名师”论文写作培训班

329日至330日,东海县“晶都名师”论文写作培训班活动在县实验中学富华路校区举行,来自全县中小学的晶都名师第一、二、三层次教师及骨干教师400余人参加活动。县教育局副局长朱亮到会并讲话,他指出,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晶都名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培训要让学员们内化专家讲座内容、与专家交流互动,并回学校示范讲解,进而发挥学员们的辐射作用,提高我县在省市论文竞赛中的获奖率。

    29日上午,省教科院研究员王彦明博士作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的问题及其诊断》的讲座。王博士的讲座,既有共性问题的诊断及对策,又有对科研论文个案的深入剖析,令学员们醍醐灌顶。此外,王博士尤其强调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理论素养。王博士要求学员们静下心来,与往圣先贤晤谈,与自我灵魂对话。下午,市教科所孙朝仁所长作了《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的讲座,揭示了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他强调,论文是做出来的,要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去做论文。孙所长的报告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30日上午,特级教师陈建先重点就参加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作了指导。他首先指出“教海探航”论文写作的选题有两条标准——新和透,紧接着结合获奖论文的题目对13大类“教海探航”的选题进行了透视,认为获奖论文的好多题目都可以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拓展延伸。陈老师特别强调要读点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的著作。用教育哲学观照论文写作,就会使论文具有思想的高度;用教育心理学观照论文写作,就会使论文具有理论的深度;用教育统计学学观照论文写作,就会使论文具有实证的精度。陈老师独到深刻的见解、高屋建瓴的引领,给与会的学员们以极大的启发。下午,县内四位名师谈了各自的论文写作心得体会。杨晓宇、杨静老师从微观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教育科研探索;汤宜成、张启道老师则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学校的团队科研策略。

   活动过程中,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读书时讯

《提升精神与智慧力量》:唤起内心的深度觉醒

《中国教育报》2016328日第10

 今日谈教师专业发展常常重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精神的提升往往被忽略或被架空。殊不知,优秀教师的成长最为关键的是自己内心的深度觉醒。当把自己日常的平凡工作与国家的千秋大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深刻领悟到教育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价值与意义。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孙宗良编著的《提升精神与智慧力量》一书序中如是说。

  教育重在传承。中外思想家、教育家对教育工作的论著林林总总,丰富多彩,在有限的时间大量阅读,抓住精要,实非易事。书中采用了先录教育名言的方法,引导读者与先哲先贤见面,倾听他们对教育的真知灼见。然后安排精要点击,意在娓娓道说一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与读者的合作交流。

  作者直面教育现场,紧扣教师习以为常又容易无意识地进入误区的观念进行论述,以求提升思想,增添智慧。赫尔曼·黑塞的提升人生境界与生命高度的读书是一条教师提升素养必走的重要道路。读书绝不是为了散心消遣,而是集中心智;不是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自己,使自己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要将我们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这对当下浮躁心态下的实用主义阅读是很有警示意义的。有时,人们把功利阅读归因于时代和社会。其实,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在忙碌与浮躁中失去了自我,被物欲蒙蔽了心灵,失去了永不满足的思索。赫尔曼·黑塞告诉我们,这条着眼于整个人类文化积淀的阅读之路永无止境。

  教师要学会自我教育。在众多的教育家中,第斯多惠是最强调教师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必须为学生做出榜样,必须靠教育自己以首先获取美好的人格,这样才能够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更为明确地提出:以教人者教己。柏拉图的教育年轻人的同时教育自己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

  教师要行不言之教。教育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不是教师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而是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与领悟到人应该怎样去生活、学习、做人。正因教师是人之模范,教师的人格力量才成为整个教育中最有效的因素、最强大的力量;而人格力量恰恰体现在为师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如果没有以德服人,就不会让学生心悦而诚服;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活命水的浇灌,学生就不会蓬勃生长。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教师应该是思想者。面对千百万成长中的孩子,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与多姿多彩的文化,教师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必须学会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成为自省者,成为思想者。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些教育箴言无不强调自知才能自省,自省才能自我完善。教师要进行卓有成效的自省,就得正确地看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正如柏拉图所说:过分地爱自己事实上是人的一切过错的渊源……让每个人都避免过分的自爱,屈尊跟随比自己好的人,不允许让不该有的羞耻挡道。

  教师还应该是批判者。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如果教师被动地不敢越成绩雷池一步,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创新需要胆量、气魄与学识,更有赖于批判精神。如果说,没有创造,就不能走向明天,那么,没有批判,就无法走出今天。时代在迅速发展与变化,如果没有批判精神,我们就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坐井观天,最终会僵化致死。

  教师要做将知识上升为智慧的人。要想集天下英才以育之,教师不但要做一个知识渊博、积淀深厚的人,还要做将知识上升为智慧的人。知识只有上升为智慧,才会活起来,才能真正为人所用,成为人内在的有机组成部分。洛克用海和指南针来比喻知识与智慧的关系。失去了指南针和航海图,无论拥有多么丰富经验的航海家,也都会在苍茫的大海中因迷失方向而被大海所吞没。同样,没有智慧引领的知识,也将使人陷入迷茫的汪洋。

这是一本极好的案头书。闲暇时光,琢磨品味先哲睿语,阅读作者的精要点击,从师者之行中启悟智慧。然后,循着作者提供的途径,唤起自己内心的觉醒,进行自我提升,愉快地走上优秀教师成长之路。(作者:吴奇,系天津中学教师)

 

热点书事

阅读经典,圆梦中华

2016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启动

书香中国启动仪式。 韩东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春铭)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于2016412日在北京房山举行,正式拉开了2016书香中国和第六届北京阅读季的序幕。

房山是北京城发展的源头,拥有北京猿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等559处文化古迹,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诵读之乡正在兴起。国家部委、北京市、各省市(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等相关领导,全国书香家庭及社会各界代表,与房山区近2000名中小学师生及市民代表一起,在这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地方,吟诵经典篇章,倡导阅读、推广阅读,兴阅读之风、学习之风,让书香溢满京城,让阅读四季绽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尚之同志,北京市人大副主任孙康林同志出席并致辞。2016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由著名主持人康辉、春妮共同主持。现场以房山众多的阅读协会、读书俱乐部为基础,由大中小学生、机关干部、企业职员、文化名家、朗诵艺术家等组成的2016名群众阅读阵容,每一个人既是观众,又是诵读者。数千人的集体朗诵,将个人融入集体,以集体带动个人,形成一个凝聚的整体,朗诵洪亮整齐,抑扬顿挫,场面震撼壮观,感染着一个又一个心灵,展现出阅读之美、阅读之韵、阅读之妙,点亮心中梦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启动仪式上诵读篇目既有中外众多关于书籍的名言,以启发人们的阅读热情,呼吁民众用阅读丰富人生;又有古今的经典诗歌,以追忆中华古老而悠长的历史,让一代代传承中国优秀而灿烂的文化。

启动仪式播放了书香中国十年回顾短片,回顾全民阅读十周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向书香之家代表颁奖,表彰千余个因阅读改变生活的书香家庭;千人群众诵读经典名篇,一首书香中国主题诗《阅读经典,梦圆中华》将现场推向高潮;启动2016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在整个场馆内以特效和视频呈现出文字漫天飞舞的情景,寓意着:让文字飞舞心灵,让阅读绽美时空的美好愿景。

五年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秉持全民阅读理念,突出全民性、服务性,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各类阅读活动,每年持续在3000场次以上,参与人次超过1000万,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认同和好评,引领全市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主要特点有:一是突出主题,引领导向。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紧扣国家建设战略任务和大政方针,结合首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确立了阅读点亮中国梦这一主题,通过诵读、畅读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深化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培养阅读风气,引领阅读时尚,滋养浩然正气,传播正能量。二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经过五年探索,北京阅读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引导平台、资源平台、媒体平台、公益活动平台、服务平台、人才保障平台等六位一体全民阅读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北京阅读季已汇聚著名作家、学者、出版家、资深书评人和阅读推广人300余位,吸引500余家出版社、文化机构,100多家媒体、66余家网站和各大书店、图书馆、大中小学校、政府机关、各类企业、社区文化中心等参与推广全民阅读,构筑起了立体式的全民阅读宣传推广和综合服务体系。三是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发挥北京出版机构、媒体业实力雄厚,名人大家云集的优势,鼓励和激发各类资源和社会资本进入全民阅读推广,构建全民阅读推广的全新服务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业界支持、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全民阅读推广模式,如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童书博览会,举办百年童书展、原创绘本展、家庭阅读体验日等阅读活动153场次,接待客流达10余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四是引领基层,激发活力。北京阅读季始终坚持顶层设计注重基层,活动落地融入基层,服务保障支持基层,大力开展七进活动。深入开展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挖掘基层典型人物、事件,用典型引领基层阅读。持续整合民间阅读组织,去年成立了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吸纳61余所高校、159个大学生社团加入;发起成立北京阅读新媒体联盟,66家阅读类新媒体成为首批联盟成员。16个区乃至一些乡镇、街道社区都有了自己的阅读品牌。五是加强研究,摸索规律。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实操性强的全民阅读指标综合评估体系,对北京全民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向社会进行了发布,2015年北京市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9.49本,人均阅读消费350元。组织开展阅读+”主题论坛,邀请全国科研、产业、文化等领域35名重量级嘉宾,进行高端对话,研讨提炼并向社会发布了6大发展趋势。

第六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在创新中推进,在精细化中提升,必将承载起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北京的历史重任,引领阅读时尚。

第六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仍以阅读点亮中国梦为主题,以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设计为引导、推广、体验、示范等四个篇章、19项重点活动。一是实施阅读+我行动计划,着力调动群众参与、推广阅读的积极性,将我行动、我阅读、我分享、我推广的理念贯穿于阅读活动始终,倡导个人和社会各类组织从做起,承诺全年阅读并分享不少于12本书,激发全社会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的内在动力。二是逐月推进主题阅读,根据整体安排和重点活动,每月推出一个阅读主题,贯穿全年。4月为纪念“4·23”世界读书日,5月为文学经典,6月为亲子阅读,7月为党建党史,8月为生活美学,9为红色文化,10月为阅读论坛,1112月为传统文化。根据总局要求,拟于2016412在房山区举办2016年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主题定为阅读经典,圆梦中华,拉开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的序幕;在4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采取线上线下互动、市区联动的方式,开展深度阅读,传播就爱你阅读口号,今年特别精选推出了17场精品阅读活动,新浪拟组织100位百万级以上V”联合推广阅读活动。围绕纪念建党95周年,有计划地组织名家深入16个区、机关、院校、企业,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阅读,唱响主旋律。三是创新推广模式,在继续夯实原有活动品牌基础上,今年创新推出了阅读与电影书香伴我行聚焦阅读摄影大赛、阅读组织培育等重点活动,拟在地铁4号线打造书香地铁专列,让民众在出行中分享阅读;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开展聚焦阅读摄影大赛,寻找最美阅读面孔和阅读姿态;在巩固大学生阅读联盟和阅读新媒体联盟成果的基础上,拟成立书香机关阅读联盟、书香企业阅读联盟、故事妈妈团等,持续整合社会阅读力量;开展阅读与电影系列活动,进一步创新阅读推广方式。

在即将来临的世界读书日,北京阅读季还将举办全城尚读阅读马拉松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阅读+我行动计划,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第六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各项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倡导阅读、推广阅读。当天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全面发动全市上百家阅读空间、书城、卖场等,联合举办全年最大力度惠民读书活动,让北京百姓在世界读书日获得真正的阅读实惠。不仅如此,同一天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整合各大出版社的优质活动资源,联合重点合作媒体、各项资源,在16区同时推出有影响力、创新性的高品质阅读推广活动,上百场全城尚读阅读马拉松系列阅读活动将遍布京城。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大力度的推广活动,真正做到了让阅读走进社区,走进人们的生活。

中国首位作家曹文轩折桂国际安徒生奖

蒋建刚

  44日,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公布,中国作家曹文轩折桂,成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曹文轩此次获奖得到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全体委员的一致认可。评委会主席帕齐·亚当娜在揭晓获奖名单时评价,曹文轩的作品常常通过讲述小主人公在巨大挑战面前所呈现的复杂人生,告诉小读者们如何勇敢、如何坚强、如何去爱,曹文轩的作品已经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受到小读者们的喜爱,世界其他国家的儿童读者也正期待着去发现他。 

  何为国际安徒生奖?

  终生荣誉的作家奖

  国际安徒生奖是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1956年设立,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两年奖励一位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成就杰出、贡献卓著的儿童文学作家(1966年起增添一位画家或图画故事书创作家),奖品是镌有安徒生头像的金质奖章一枚,受奖者必须是在世的。这项大奖,只授给一生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竭尽才智的儿童文学作家,一旦获得了,就拥有了终生的荣誉,所以她是一个作家奖,而非作品奖。

  国际安徒生奖评奖标准:

  重视人文关怀,给孩子们讲什么是幸福

  从1956年起,国际安徒生奖共颁授过30届。那些读起来没有厚质感、没有深层内涵的作品,缺少来自生命的感动、来自心灵的力量、来自情怀和思想的大器、来自独特经验、来自才华的非凡性、来自对人类共同问题的思索的作品,是不能被IBBY儿童文学读物评议会一致首肯的。

  纵观这六十年的获奖作家及其作品,我们就能发现一个共性,即安徒生奖的评奖标准,理所当然地重视人文关怀;重视人性开掘和人性建设;重视给孩子讲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富有,什么是战争和饥饿,能为全世界的儿童打开通向人类生活的大大小小的窗口为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开通一条道路,给全世界人带来幸福与和平”(斯洛文尼亚女作家埃拉·彼西亚语);重视儿童心灵最易遭受创伤的问题,比如社会的、家庭破碎的不幸,儿童权利、童年特性、儿童独立人格受漠视受侵害给孩子带来的身心伤害;重视把儿童文学书写成一盏盏明亮的心灯,帮助孩子去发现用别的办法发现不了的东西”(林格伦语)

  如1970年度获奖者贾尼·罗大里,其著名作品《假话国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优美流畅的文字,书写了既有趣而又不失严肃深沉的故事。将现实世界中的黑暗面与光明面、快乐与痛苦倒映在一个充满着洋葱骑士,梨子大爷的想象世界,当孩子们在故事里那些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遨游时,人生的责任与担当,快乐与痛苦,已如股股涓涓细流,灌溉着每一个童真的心灵。

  2012年度获奖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萨·安德鲁埃托(Maria Teresa Andruetto),其代表作《少年斯特法诺》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男孩斯特法诺离开家乡,跟着马戏团流浪的故事。评审团认为,安德鲁埃托女士精于重要且原创作品的写作,带有强烈的美感。她的作品主题极为广泛,涉及移民、内在世界、不公正、爱、贫穷、暴力和政治事件。所以,只有那些能为孩子们打开了解世界的一扇扇窗户的儿童文学作家,才能获此殊荣。

  为什么获奖的是曹文轩?

  他的作品告诉小读者们,如何勇敢、如何坚强、如何去爱

  曹文轩正是这一类作家,诚如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齐·亚当娜所指出的,他的作品告诉小读者们,如何勇敢、如何坚强、如何去爱。其作品以严谨规范的语言使用,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超越国界,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曹文轩的作品重视人文情怀,重视人性的剖析和建设,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富有,什么是战争和饥饿。而这,正是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质。曹文轩以唯美的笔触,书写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潜移默化的告诉小读者们,什么是坚强和善良,什么是勇敢和责任,美是什么,生命是什么。就像伟大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先生,在波罗的海边写就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海的女儿》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美丽而忧伤。

  所以他的作品才能够称为经典,所以才能成为60年来,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草房子》自1997年面世之后,畅销不衰。各个版本累计印次已达300次,被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广泛的赢得了儿童读者和家长的喜爱,也是许许多多成年人童年美好的记忆。

  所以,曹文轩以细腻唯美的笔触,讲了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地道的中国故事;他带着我们的孩子,看到了深沉的海和布满了星星的天空。

 

读书随笔

慕课不仅只“慕”  翻转需要玩转

——读乔纳森、亚伦合著《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

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    张启道

对于教育届出现的新鲜事物,每一位老师都会满怀好奇。去年,我县举办中小学教师“微课”“优课”大赛,激发了老师们了解认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热情,几乎每位老师都参与了制作,都有自己的“微课”“优课”。但是,新鲜事物又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许多老师“五分钟热度”过后,又对“微课”“翻转课堂”漠然置之,放弃的原因很多,比如有的老师认为农村网络条件差、家庭教育环境堪忧,无法实现“翻转课堂”,现实还不具备条件,将来才会有可能实现。

近日,阅读了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合著的《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书,又使我对“慕课”“翻转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即使现实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也不能停下尝试实践“翻转课堂”的脚步。

一、“翻转课堂”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无论哪一学科的课程标准,都会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那么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让每一位老师头疼的问题。因为我们无论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诫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对学习负责”,可是总有部分学生无动于衷。

(一)“翻转课堂”教会学生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

“翻转课堂”中,“我们的教室现在是一片教育的试验田,在这里学生承担起了自己学习的责任。”(《翻转课堂》P093)学生只有认识到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对学习负责。然而,当下太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即使老师把课堂教学演绎得极其富有活力,总会有一些同学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课堂上只是跟着感觉走,甚至有的同学“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看来认真听讲,其实早已心不在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向老师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这样,学习的责任落在了学生身上,老师放开了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由学生接手,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视频可以反复地看,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问题越来越深刻,表明学习越来越深入。在“翻转课堂”里,每一个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学习。怎样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为主人翁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是完美的解决办法。

(二)“翻转课堂”实现了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

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对学生往往采用“大一统”“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一切学生,却难以顾及不同学习需求的所有学生,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差异化教学上做得不好,也无能为力,因为时间有限,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都已经不堪重负了。而翻转课堂使直接的授课指导得以异步进行,因此也使得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课堂的节奏对每名学生都恰到好处,因此学生也得到了个性化的教学。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就可以不断地调整对学生的预期和要求。“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就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背景和需求,本着对每名学生都能受益的原则,引导学生达成理想的结果,对学生的要求标准每天都在变化,那么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

(三)“翻转课堂”有效推进了教师角色转换和定位

学生最烦的是什么?是坐在凳子上听老师没完没了地讲,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节奏紧跑慢跑,是无法控制老师在自己还没有弄明白的地方驻足。总之,老师是课堂中心,是教学的焦点。然而,“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只求教过,不求学会,是老师的失职。“学校的要旨在于学习。”这是翻转课堂模式的核心。翻转课堂完成了教育的关注点从老师到学生的转变,教室成为“学习空间”,那么“学习空间”里的主要活动就不是授课,而是学习;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讲课的时候,还得寄希望于学生能够认真听讲,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学生认真听讲,听到什么程度;而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他们就会像老师一样努力,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二、实现“翻转课堂”不是时机不成熟而是势在必行切实可行

(一)条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态度

记得胡适先生当年在任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再去做实验的,有的实验室也不一定去做;凡是等到有了条件再去做的,有了条件也不一定去做。”现实的确如此,许多慨叹条件不行的老师,其实条件未必就很差,甚至足以支撑他们去做好一件事。关键在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乔纳森、亚伦两位老师当初实践“翻转课堂”的时候,条件也不是完美无缺,有的孩子家中没有电脑,有的网络联结不通,有的家长心存疑惑,但是他们克服了困难,赢得了家长认可学生满意。我们也不是没有能力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既然许多老师都可以在教育部、省市县等各级“优课”大赛中获奖,那么就可以践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我们的“微课”“优课”真正让学生受益了吗?

(二)不是都不需要,定有部分需要

许多老师认为今天的学生并不需要“翻转课堂”,并且形而上学地认为“翻转课堂”其实仍是接受式学习,不是自主学习,只不过是将听讲的过程前置了,甚至有人武断地认为“翻转课堂”还不如下发学案让学生课前自学效果好。其实,“翻转课堂”并不否定自学,前置的教学视频,只不过是为学生自学提供帮助。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差异的,有的喜欢小组合作,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听老师讲课,有的喜欢多媒体教学,老师的任务就是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使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翻转课堂基于网络平台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必有学生喜欢之处,而且翻转课堂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便利,比如,作业可以在网上互评,既节约时间减轻负担,其中的问题又能得到及时反馈。其实,“翻转课堂”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制作并不困难,难度在于坚持

我们往往片面地认为实行“翻转课堂”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其他硬件方面的制约不谈,只是制作教学视频,就足够费力劳神。其实不然,假如“没有时间自己制作视频,或许不是很擅长在屏幕前讲课,或者你不太会使用录影设备”,那么可以使用其他老师的视频。“翻转并不仅仅意味着为课堂做视频”,可以把上课用的PPT文档,用摄像机录下来就可以了。视频不必多么复杂,“一个视频一个主题”,关键在于让学生喜欢。可见,不必把制作教学视频当作负担。恰恰相反,“翻转课堂”不但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以是观看视频,可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作业,学习小组可以通过网络互评批改,老师减少了课上不足课后盯盘补抓成绩的负担,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对后进学生的个别指导,师生的负担都相对减轻了。

其实,掌握一种方法并不难,难的是没有一种生机勃勃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的支撑。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当今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生活在各种数字资源的氛围中,假如仍然对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视若罔闻置之不理,那么我们必然落后于时代,也影响了我们的教育对象自立于未来社会。

当教师,我愿意,我乐意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东海县实验小学花园路校区  陆冬青

暑假,拜读了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一书。书中提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五重境界,即: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和教自己。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界限与高低之分,只代表了教师工作的五个不同方面。在每一篇章,万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他的思考与反思,用许多小故事,诠释着教师教育的五重境界。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万老师讲的日本果农坚持几十年种苹果的故事。这个叫木村秋则的果农,因为妻子对农药过敏,立志不用化肥和农药栽种苹果树。在外人看来,这是一种多么可笑、愚蠢的行为。但在二十年后,他终于成功了!这简直是一种奇迹!因为,他把苹果树真正地当生命来看待。

每每看到这里,总是令我思绪万千。一直在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当老师?木村秋则是为了妻子,为了爱。那我呢?

回想当初,毕业就考上了离家较远的东海县,跨市跨县,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乡村工作。“既然去了,就好好干!”这是送我报到时家人的叮嘱。我也没有辜负这一句话。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张张可爱又稚嫩的小脸,我就知道,就算我成为不了一名好老师,但也绝不误人子弟,绝不伤害任何一个孩子!

五年的时间悄然走过。我渐渐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群孩子了。尤其是在当班主任的这几年,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班里的孩子身上。上课之余,我也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他们会告诉我,爸爸妈妈今天吵架了,吵得他心烦;会告诉我,哥哥上中学了,住校了,他很想念哥哥;还会告诉我,老师,你真好……尽管工作很累,有时候也会很烦,但是一旦面对着孩子们,总是能让我们的心变得澄清透亮。孩子们给了我一个最简单的世界,我也乐享其中!

五年了,工作中历经许多波折。前四年,在一个镇上轮转了三所学校。认识好多同事,担任不同年级的教学,有公开课要上,有专题要写,有学生要谈心……一切的一切,付出的是万倍的努力。摆在眼前的又是成家,养家的问题。好多同批的,开始另谋高就。好友也来劝我,世界这么大,要换换工作。看看镜中的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难道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看着学生来,送着学生走,独留下自己落寞的身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都没能好好去看看!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此路不通,那就另辟蹊径!走的念头,愈演愈烈!

就差那么一点点!真的,就差那么一点点!我就选择了南下,走出自己的小圈圈,开始一种新的生活。“那一点”,就是因为班里的孩子们!也就在此时,我才发现,我真的爱上了教师这一职业。当我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好友时,她无奈地说:“你真傻!”是啊!现在,谁不是为了钱而工作啊!那就这样吧!傻就傻吧!谁让我的理想与乐趣就在于此呢!

今年,是我做教师的第五个年头。今年成功考到县城,个人问题也解决了。来之不易,更懂得珍惜。始终没忘父母的叮嘱,始终谨记自己的诺言。以一名人民教师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更要把人做好!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们。

见到能帮的,尽量去帮。公交车上见到老人,一定会让座。最见不得乞讨的人,每次经过总会放下几块钱。朋友说,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骗子?我说,万一他不是骗子呢?从来不乱扔垃圾,即使找不到垃圾桶,也要放进自己的包里,所以,我的包里始终放有一个塑料袋,方便装垃圾……好多人说我傻,说我太板。除了一笑了之,我还能说什么?

教师节那天,曾经的一个学生发来QQ祝福,我询问了她现在的情况。当得知她现在上六年级,学习很好,依然记得我对她的教诲,并感谢我时,我心中的幸福感不要太满!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啊!这才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啊!

终于明白,挚爱,是我选择当老师并为之坚守的唯一缘由。

    只想默默地待在角落里点燃一盏灯,照亮每个孩子未来的路!当教师,我愿意,我乐意!

享受教育的幸福

东海县幸福路小学  宋天宝

这个暑期不太热,因为杨九俊先生《幸福教育的样子》让我倍感清凉书中很朴实的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实际问题并进行认真有深度的教育探讨和教学实践;书中又深入浅出地阐述幸福教育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正如李季湄教授所说“读罢此书,完全被作者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精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当学生在妈妈的陪同下去学校时,怎么也不肯进教室。他说:“学校里不快乐”。当小林老师问其他同学时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第二天小林老师把自己的诗写在黑板上时又引起了孩子们说:“小林老师太温和”的声音。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我自己,在我身上也有着这样的问题。方法严厉了孩子就太“死”,稍微松一点孩子就太“活”。因此我往往把握不好这一点,不能把两者融合起来。

    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快乐。这是我们新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就多了。对于潜能生,虽然自己没有从人格上歧视过他们,但除了提供一些学习上的帮助外,很少走进他们的生活与心灵,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在行动上的缺失。以前,比较注重别人的看法与评价,喜欢自己的淡定与从容。扪心自问,一个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我们做到了吗?我们没有对学生付出像母亲般的关爱,我们在教学上依旧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没有给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幸福感。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不仅要自问:“我们一辈子都在吃苦,我们现在幸福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或许每一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教育的结果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换句话说,为了学生的明天,意味着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为了学生的今天,意味着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过程本身应当是幸福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是为了不需要教育,这在幸福教育上表现为对幸福能力的重视,幸福能力表现为发现、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教师的幸福能力比学生强,教育就是以承认这种差异为前提,以改变这种差异为任务。幸福教育无非就是把教师这种相对较强的幸福能力转变成学生的内在素质。

    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幸福教育的建构离不开教师的幸福,学生的幸福是以教师的幸福为前提的,没有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可言;教师幸福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对话,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可以说,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学生幸福,没有学生的幸福同样也不存在教师的幸福。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感受那种从职业中获得的创造感、尊重感与艺术感。

    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首先,建构自我扩展的德育。让学生理解幸福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帮助他们学会体验幸福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幸福的生活应该是道德的生活。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享乐不等于幸福、损人利己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个性化德性的幸福,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其次,建构知情统一的智育。智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景,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打造“幸福课堂”、“魅力课堂”作为“幸福教育研究”的切入点。学生正是在课堂生活求真、求善和求美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师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才最终得以实现。我们要致力于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益的稳步提升,师生才能在“相同的起点更大的提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杨九俊先生的视野里,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在课堂上,老师倾听的不仅是学生发言的内容,更是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不仅听他们的有声语言,还认真倾听那些可能更有价值的无声的语言。在这样的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老师即使在对教室中的全体学生讲话,他也从心底里意识到,是在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交流。“润泽的教室”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尊重和满足,而这正是教育人性魅力的最好体现。

    享受教育的幸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善良包容的人生观,是对困难和挫折的坦然面对,是参与新时代,创造新生活的主动实践。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为自己建造成功的舞台,让自己的生命释放辉煌,使幸福不断充盈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幸福,离我们很远;但幸福,又离我们很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实现自己的理想,一路追随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我们要让校园到处流淌着芬芳的奶和蜜,我们的教师生涯将变得异彩纷呈,我们就是幸福温暖的四月天!

行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改的路上

——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构建与实施》

东海县牛山小学教育集团   唐东红

行走在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改的路上,一路坎坷,却也一路风景。

2012年对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天我正式行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路上。在这之前,对这门课程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学校经常会在关键时刻通知班主任临时补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这关键时刻就是有上级领导来到学校要检查验收的时刻。我们大多数班主任也不懂怎么做,学校负责综合实践的老师就会把一盒材料发给我们照着做。陌生是学校课表上虽然有这门课,但是大家都没有留意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课程,平时都是把综合实践挂在课表上,没有明确要老师上什么,怎样上。就是这样,在2011年之前,我一直对综合实践都很模糊的概念。

如果负责学校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老师没有调走,我可能就不会深入了解这门课程。恰恰是2011年春学校负责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老师调走了。市教研室经常搞综合实践研讨活动,学校刘主任让我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2011年我清楚的记得我坐公交车,是第一次到东海县石湖小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听了两节综合实践课,一节是关于农村水稻的种植研究,另一节是学生危险自救的研究。我一边听一边惊讶,平时带语文课,都是有教材,跟着教材走,这综合实践课没有教材,还可以这样灵活的走啊!“农村水稻的种植研究”这节课中展示学生参加的田间劳动的视频,“学生危险自救的研究”活动中学生还现场请来医生做讲座,这样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感受。课后,很多参与听课的老师对这两节课发表看法,其中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有位扎着马尾巴的漂亮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既有对这两节课成功之处鼓励的话语又有对不足之处提出的建议和改进的方法。问旁边参与活动的老师,才知道这点评有理有据滔滔不绝的是市教研室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周老师。这初次的活动,我就被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在大家眼里另类的课程深深吸引。

这次听课以后,我跟学校刘主任说,以后综合实践有活动,我会积极主动参加,认真跟着别人后面学习。刘主任非常高兴,原来学校正愁着没有愿意人负责这门课程。就这样,我成了学校综合实践的教研组长。学校不管是省市里教研,还是县里活动,我都是很积极参加。到过省里的南京第十三中学,扬州的第二十九中学,到过市区的解放路小学,到过灌南的长江路小学,到过灌云的三队小学,到过赣榆的沙河小学,到过东海县的石梁河小学……跟随者连云港市教研室周老师的脚步,结识了更多投身综合实践活动课改的老师,也知道了了郭元祥、沈妮万玮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改中的领头人。在这个有着共同理想的团队中,我更加坚定的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改的道路上。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和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我真切地感受到这门课程的设置,给学生带来了欣喜,仿佛在封闭的学校围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透过这个缺口,孩子们看到了精彩的生活世界,感受到了生命的阳光带给他们的灿烂。与此同时,这门课程带给学校和教师的,除了欣喜之外,更多的是压力和诸多困惑。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门类,既没有太多的经验和蓝本,也没有过多的束缚和制约。不管是课程开发的范围、方式还是课程内容都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走在综合实践这条路上,对于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我感到迷茫?

行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改的路上,探索的过程既痛苦又有意义,惊喜也总会在路上出现。在参加一次全国综合实践培训,当拿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建构与实施》一书时,真是眼前一亮,我满心欢喜地捧着它,如同遇见了一个宝贝,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这本书的前言是周老师写的,其中第一句话“世上没有攀不上的高峰,只有望而畏惧的心灵!”,这句话深深震撼着我。的确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一些学校可有可无,不受重视。就如同春天里的小草,自己掀翻石块迎着阳光,照样茁壮成长。

这本书里有市教研室周老师带领大家“回首十年的探索路”,在这路上有曲折有思考也有成效;这本书里有综合实践团队的“序列化建构与实施课题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发展;这本书里有综合实践老师深入探讨出来的“序列化建构与实施的具体内容”,对课程的实施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这本书里还有16种“常见课型序列化的建构与实施”,对教师组织主题活动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本书,我一直放在床头。困惑时读这本书,会有一种力量鼓舞着我;疑难时读这本书,一种拨开云雾重见天的感觉油然而生;迷茫时读这本书,就如一盏明灯给我指出了方向……

我们满载着希望,憧憬着美好,怀揣着梦想,行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路上。相信,有了大家的努力,在新课改的路上,我们一定会走得愈来愈远,愈走愈宽,愈来愈坚定,愈来愈成功……

路上是一种幸福的生命时态,路上永远有写不尽的精彩……

 

书香幽幽余韵长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郇云鸿

她是小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她是集优雅和智慧与一身的美丽女郎。

她,宛如一朵芳香的玫瑰,读她的书,如闻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她,又似一坛千年的佳酿,读她的书,如品美酒,荡人心魂,让人激情满怀。她,就是小语界的一朵奇葩—— 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

窦桂梅是我们当今语文界的一根标杆,一面旗帜。她的课堂是激情四射、感人肺腑、令人回味,让人向往的,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她的课堂。真的,她的激情,她的深度,她的睿智,都深深打动了我,震撼了我,吸引了我。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她的光环,她的荣耀,她的成功,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窦老师这么多成绩的背后,她又付出了多少呢?

带着一种好奇和莫名的崇拜,我拜读了窦老师的力作——《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翻开书稿,真是文如其人,别具一格的标题,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而鲜活的思想,使人爱不释手。

本书是她教育教学管理智慧的精华,全书共分五个章节,1、《回到素养——好老师从哪里来》2、《回到课堂——好老师到哪里去》3、《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4、《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5、《玫瑰小语——致你我他》。本书中,大到素养、教育、制度、小到课堂、国旗下讲话、给毕业生的赠言,窦老师娓娓而谈,精辟入里,无不深入教育的内核。

这本书也让我们分享了窦桂梅老师精彩的教育人生,领略了她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她的这种对语文挚爱的激情,更是令我内心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震撼。

震撼之一:“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是窦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体现了她“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二是开阔的人文视野,三是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书中还有一段话让我铭记在心: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活方式,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

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培养了她读书看报的习惯,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窦老师说,我们必须“挤时间”“抢时间”甚至做到“挣时间”读书,她经常把书放在背包里,随时随地翻阅,随时随地记录.她说,有时哪怕只读一会儿,余下的时光里,就算闭目养神,口中仍留有余香。

从她身上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教师要发展,首先就在于阅读。可当下,我们很多的老师都忙于教育教学的繁杂的工作和柴米油盐的生活,能够静下心来阅读、思考、写作的极为罕见,即使阅读,也因为时间的零碎、空间的喧杂,而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然而读书是教师的本分,也是教师保持智慧鲜活的唯一途径。所以,我们应该向窦老师学习,学习她善于利用时间、在工作生活中挤时间读书的习惯和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精神和毅力,在书籍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良好的语文素养影响着我们的学生。

震撼之二:“备课,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俗话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看了本书之后,我深刻的感受到,窦老师课堂上轻松自然,信手拈来的教学技能,不是她与生俱来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备课的成果。她的备课环节有以下几个部分:1、初读教材和参考说明。2、通读原著和作者生平。3、选读原著和相关评论。4、再读教材并确定主题。5、确定教学基调和策略。窦老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我很多触动。”对此,我感到无比汗颜。随着信息获取的便利,我们现在的备课方便多了,学校下发的备课手册、书店里名目繁多的特级教案、网上很多现成的教学设计,都为我所用,“拿来主义”成了“理所应当”。似乎一旦离开了网络,我们的大脑就不会思考。不过现在,在窦老师的影响下,我决定从今以后像她那样把备课当做一个艰苦的过程,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在心,再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考,这样,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们的视线就会由线到面,由窄变宽,从而被牵引到更深更广的空间,去感受破茧成蝶的幸福!

震撼之三: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自我

在这本书中,窦老师“三个超越”的理念越琢磨韵味就越浓厚。

一是超越教材。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而必须在量上、质上都有所超越。量上要拓展内容,扩大学生的积累,质上要提升学生的认识。

二是超越课堂。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是不能离开生活而教的,它是我们的母语,必须根植于生活的土壤。窦老师一个个教学活动让我心往神之。其中“发现父母”便是一个最让我感动的活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那个情节的曲折生动,学生们已经机械、已经无味,而离我们最近的人、最能让我们感动的人却被忽视了。窦老师“发现父母”的活动让多少学生、家长感动,这才是学习真正的语文、真正的母语!

三是超越自我。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成为孩子百读不厌的大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成长,只有成长着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师。

读了窦老师的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窦老师的生命热情、课堂激情源于她对语文的挚爱,源于她的博览群书,源于她不断的学习、追求与探究。

最后,让我们一起分享窦老师的一段话:“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我相信,吮吸窦老师挥洒的甘露,拥抱书籍温煦的躯体,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也会听到自己在课堂上生命拔节、幸福成长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循着窦桂梅老师的足迹,回到教育的原点!

 

幸福原来是这样的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

东海县平明小学  李光环

想找一本书来写读书笔记和心得,在书店里转了一圈,随便拿起了这本《这样做,教师更幸福》。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忽然发现,自己随手拿起的这本书其实很实用,其中记录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值得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好好学习。原来我以为教师的幸福不在当下,而在将来——自己桃李满天下的那一刻,而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只要充分发挥你的智慧,我们的幸福无需等到桃李满园的一刻,注意工作中的种种,我们的教育过程大可不必有那么多的抱怨,教育过程之中同样可以感受幸福。

这样的幸福——在改变

今年我到了一个新的学校,一个社会关注度极高,学生家长特别挑剔的学校。正式接触学生之前有人给我上过心理课,就像万玮老师在《班主任兵法》一书中所说:“学生‘坏’着呢,他们都欺软怕硬,这是人的本性……你光是对他们心肠软没有用,他们不会感激你。”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我始终相信这里的孩子素质肯定更高一些,只要我努力为他们成长着想他们就不会“难为”我。可真正到了“狭路相逢”的那一刻,我终是见识到了,我存于内心的那一点“相信”被学生们击得粉碎,他们真的“欺生”了:课堂上频繁讲话,课上乱成一锅粥;作业不能按时上交,错了不能及时订正。这两点不能保证,我的教学是没有办法顺利开展的,也是我坚决不能忍受的。我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现状,改变这群孩子。首先我来软的——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但他们似乎并不领情;于是我又改变策略来硬的,他们似乎也不吃这一套。在这种我软硬兼施,而学生软硬不吃的情况下,我一度苦恼、无措。

恰逢这时我看到了《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这本书,其中就有老师与我有着类似的经历,但他依靠自己的智慧改变了一个差乱班。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面对不听话、不守纪的学生,很多教师要么是恨铁不成钢地叹气,要么是咬牙切齿地责骂,要么是无可奈何地放弃……总之,绞尽脑汁想的就是如何改变学生。但在我看来,与其逼着学生去改变,还不如先改变自己。只有把自己改变得强大了、优秀了、卓越了,学生才会接纳你,才会信服你,才会把你当作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才会与你共攀泰山之巅,才会与你华山论剑,甚或煮酒论英雄。”

读了这位教师的故事后我开始反思,只一心想着对学生好是没有用的,小学生有时还体会不到你的良苦用心。我觉得我就是书中提到的那个“叹气、责骂、放弃”的老师,就是那个一心想改变学生的老师。我开始思考,是否我应该变换一下我的方式,不从学生问题出发,而从自身问题出发去思考,尝试着改变自己,努力使自己强大、优秀,让学生心悦诚服来接纳我、信服于我。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中说的是对的:“如果一味强调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能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聊,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也开始改变策略,至少我在学生出现类似从前的问题时不再生气,我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激励机制,让他有所向往,也有所忌惮。我不再强迫学生改变,我通过我的变化使他自己想要改变。事实证明,现在的课堂效果有所改善,看来从改变自己开始可能比改变学生更为智慧。

这样的幸福——被记住

在你教过的学生中,你能记住多少个?能记住你的有多少个?彼此都能记住对方的又有几个?《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中提到:“做老师的目的不是得到学生的感激,但孩子的终身难忘,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我深有同感。

那天正在教室上课,窗外闪过两个人影,我没有看到脸,但看身影我知道是他又回来看我了。他是我过去的学生,让我骄傲的体育委员——张哲。

镜头回放一:在寄宿制学校列队走路很重要,所以开学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一名得力的体委。“你们当中谁曾经当过体育委员?”举起手的是长得那么阳光、帅气的男孩子——“我叫张哲。”

镜头回放二:为了让学生不再想家,感受寄宿制学习生活的快乐,学校打算为学生和家长打造一台晚会。在看《我给妈妈洗脚》的小品时,我看见他和妈妈站在一起抹眼泪,我知道了:他一定是个心地柔软、善良的孩子。

镜头回放三:在操场上,正在进行的是跑操比赛,当他带领班级的队伍跑过时,其他班级都发出了惊叹的声音。这个得力的体委真的是在这个操场上带领同学们铸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别人问我练习跑操有什么诀窍,我说:“我没有诀窍,我就有一个好体委。”

镜头回放四:他很担心自己以后长得不够高,经常站到我身边来,比比自己到我哪里了。在他毕业后第一次来看我时,第一件事就是跟我比个儿:“我终于比你高了吧?”他笑得那么得意,我笑得也很开心,有什么比看到孩子成长更快乐的事呢?

眼中闪过我们相处两年的无数个镜头……然后我看见那双很大,但笑起来却如月牙一样的眼睛。

第二天中考,所以在初二的他们放假了。想想时间过得真快,他们作为我的学生仿佛是昨天的事,转眼他们就要步入初三了。课间太短暂了,觉得还没有和他们谈够,时间却不允许了。我很开心,他说每次考试数学都能保证在135分以上。我很担心,他说他是班级前十名,但英语只能打80多分,我还担心,接下来的路还有很长,他能不能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今年暑假我换了工作学校,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但是我知道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如阳光一样灿烂的孩子,和被他记住的这种幸福。正如《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中所说:“被学生记住或者记住别人是人生中的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如果我们做班主任的能够被学生记住,这就充分说明你对这个学生一生成长的影响;反之,如果我们做班主任的能够记住学生,这就充分说明这个学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丰富了你的教育生涯。所以一个拥有很多故事的班主任一定会是一个优秀而快乐的班主任,心随生动,快乐无穷。”

这样的幸福——班主任

“班主任”是所有主任里最小的,但是对于学生一生来说,班主任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而我也觉得,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班级,是班主任最美的舞台,是我们展现自己的最佳位置。”

工作的最初三年,我都是小学寄宿生的班主任,每天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八点半都跟学生在一起,教学、生活,大到做人,小到在校的每一件事,都要照顾到,责任重大可想而知。那是怎样的三年,现在想起来都不晓得是怎样熬过去的,所以第四年开始我毅然决然放弃了班主任的工作。成为科任教师以后,我才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我也深切感受到作为班主任与孩子的感情总是格外深厚。班主任虽然更辛苦劳累,但在情感上的收获总是最丰厚的,最幸福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想要全面发展,我从内心里觉得,一定要做班主任,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教育生涯是不完美的,有缺憾的。

今年我又是班主任了,接手别人的班级,师生之间要彼此适应,想要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取代原班主任成为学生心中真正的班主任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这虽然算不上一个乱班,但他们身上有很多我不能接受的习惯,我想改变现状,想达到我理想的状态。采取何种手段?《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对我很有帮助:“乱班难管,乱班难抓;带乱班考验班主任的智慧,更考验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意志和品质。抓乱班,如果冷酷无情,必定会达不到目的;如果一曝十寒,肯定会收效甚微;如果缺乏耐心细致,必定会前功尽弃;如果简单粗暴,往往会事与愿违。抓乱班,应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执着,有‘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扎实态度,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强意志,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品格。”乱班班主任应如此,新班班主任亦应如此。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快乐,喜欢自己做的事就幸福。只要你用心耕耘,在班主任这片平凡的土地上到处都能收获一种神奇的果实,它的名字叫‘快乐幸福’。”书中说的这句话真好,要做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去收获这神奇的果实——快乐幸福!

我们要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充满智慧的教师,这样才能有充满智慧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生涯承载更多的幸福。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如书中说的:“拥有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激情着迎接每一天,学习着充实每一天,思考着过滤每一天,品味着享受每一天,快乐着成长每一天。”无怨无悔付出着度过每一天,充满惊喜收获着幸福每一天!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东海县黄川中心小学 盛艳

--题记: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奋斗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书语)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直都是我以为最好的一本书,读罢总是感慨万千……

小说以黄土高原贫瘠之地为背景,时间跨越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十年之间,讲述中国农村(双水村)的变迁发展,普通农民的生活变化,平凡的人们艰苦奋斗,淳朴坚韧,拼搏向上人生过程。书中最让人难忘的是平凡的人们处处所折射出的人性之美。在此只写主人翁孙少平的十年成长中所透射出的生命之美

一、淳朴善良之美

孙少平高中生活由贫困开始,因两个黑馍与贺红梅惺惺相惜,情窦初开,直到懵懂爱恋的失败都没有磨灭少年向上之心,通过借阅书籍,通过读书阅报,用更广阔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从而对生活增加了一些自信和审视能力,在同学侯玉英洪水遇险时,他忘掉曾经的恩怨奋不顾身的救起同学;当贺红美手帕事件发生时,他不计前嫌的付钱平息事端,只因当初的贫寒羞涩,他盼望今天的红梅能正常的生活在人们之间,生活在阳光之下。青春年少的他身上无不折射出淳朴善良之美。

二、坚守理想之美

高中毕业回家教书三年,期间田晓霞成了他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人,是他的思想导师和生活引路人,他身在农村,思想却插上翅膀,在一个更为广大的天地里肆意飞翔。他深刻的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在厚实的土壤上,既长出平凡的小草,也能长出不少栋梁之才。在教师生涯结束后,他老是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之梦。正当年轻气盛,他要实现他的梦想---闯荡世界。终于背井离乡。坚持自己的心的愿望。

三,艰苦奋斗,正义之美

黄原的揽工生涯,背着烂被褥,只有十几元钱的青年把苦难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毫不畏惧,劳累,疼痛之余依然读《牛虻》,回家一次,把自己仅有的钱分给姐姐,妹妹,父母,他相信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在一堆哥哥看着落泪的破絮烂房中慢慢阅读,沉浸在精神的世界中,是怎样的青年,愈挫弥坚,不畏苦难。其间为救女孩不受工头凌辱,勇敢无畏,打工头,帮女孩结工资,买票,把仅有的一百块工钱给了女孩,而后为没钱愁得低垂下脑袋,不为自己,而是为很长时间无法帮助妹妹和父亲,这是怎样的正义正直的心胸!震撼人心!涤荡世情。

由于意外的招工,他这样与揽工地告别:别了,我的忧伤的心酸之地,我的幸运与幸福之帮,你用严酷的爱的火焰,用无情而有力的锤砧,烧炼和锻打我的体魄和灵魂,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难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心脏!有这样的一颗博大心怀,谁还怀疑他今后的道路呢?

四、平凡又辉煌之美

跨黄原,走煤城,开始了他的煤矿工生涯,几百米地下的艰辛劳作,任劳任怨地工作,并能热情洋溢。看见师傅王世才舍身救人,他主动帮助了孤儿寡母。他心有所属的爱恋,与田晓霞心灵相通,直到晓霞奋不顾身的救人,淹没在滚滚洪流中,他用不尽的泪水祭奠那永不再复归的青春之恋,他用对大牙湾的煤矿的深情和挚爱来重新唤起生活的信念。是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在期间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活着!他把满腔热血投入到劳动中。为了救工友他奋不顾身,身受重伤,他把平凡的人生活到了极处,活出了辉煌之美。

五、生命之美

少平受伤毁容后,他放弃了调回省城的机会,放弃了金秀的爱,毅然决然的回到了他热爱的煤矿,他认为:一些人因为苦而竭力想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为苦才留恋受过苦的地方。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做到第二种呢?而孙少平做到了,记得自己的初心。是的,生命是这样的顽强,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会蓬勃地怒放!

这只是一个人的精彩,作品中处处都有普通人闪光之处。是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

读书真的让人心潮翻涌,为这些人,这些事,为书中的正义,书中的艰辛,为书中的泪水而叹而感,汲取能量,继续前行。

最后,用作者的话结束:生活啊,生活!你有多少苦难,又有多少甘甜!天空不会永远阴暗,当乌云退尽的时候,蓝天上灿烂的阳光,就会照亮大地。青草照样会鲜绿无比,花朵依然会蓬勃开放!祝愿普天下的人们最终都能获得幸福!

 

让我们更接近教育的本真

——《做朴素的教育》读后感

东海县平明中学  王金柏

《做朴素的教育》是汤勇关于教师教育的报告集,涉及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教师教育、教师读书、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全书分为十讲,分别为“教育,你能走多远”、“美丽人生从读书开始”、“做‘派往明天的教师’”、“谁也动不了的幸福与卓越”、“好教师可以这样练就”、“幸福教师成长的十一个关键词”、“书写教育人的七彩人生”、“追求幸福的教育”等。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全书在论证“何为朴素的教育”过程中,穿插各类生动的案例与故事,鲜活的案例伴以理性的思辨,读来让我深受启发,在朴素的文字中收获颇多,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朴素的教育是质朴的,不浮夸

“确立朴素的教育观、确立明智的教师观、确立大度的学生观、确立科学的评价观”的大教育思想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让我们这些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多年苦求而又自觉困扰的问题迎刃而解,来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做朴素的教育,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本真教育。庄子曾说过:“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美”。作者认为,朴素的教育就是体现质朴、本色、宁静、不浮夸、不浮华、不浮躁。带着对孩子、对教师、对学校、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真实情感的教育,也就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教育。本书中,他罗列了一些地方、一些学校,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口号,描绘着一些不着边际的宏伟蓝图,制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目标,其结果是做了很多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不仅没有出现所谓的轰动效应,反而给当地的百姓、对学校的孩子、对家长带来了伤害。对于目前的所谓名校、名师、所倡导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特色文化学校”等等,作者从大家熟悉的一些案例,加以分析,为我们道出了朴素的教育应坚守的立场和原则:他以为,做朴素的教育,应该就是做遵循规律的教育、做有责任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更加公平的教育、做无愧于良知的教育……细细读来,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当下教育的忧思,同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要坚持广普的人才观,防止狭义的精英培育论;要坚持实用型的基本教育,防止理想化的求全责备;要坚持面向人的一生,防止只看人的一时。”“教育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具备做事谋生的本领而已,不论你读了多少书,学历有多高,不能做事,毫无意义。”由此我想到古代的孔子。孔子的开科授徒并非选拔式的,而是“有教无类”的。孔子的 “生而知之者,上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是说人天生的资质也许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孔子的这一思想,与今天的素质教育思想异曲同工。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最大特质是要求我们教师面向每一个孩子,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不论“天生的资质”如何,每天都要在学校这个大环境的呵护下成长,健康、快乐、向上。

美国教育家吉诺特说:“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很多时候,教育出了问题,我想,或许是上级有关部门没有负起应该负起的责任,学校没有负起相应的一部分责任,部分教师也缺少责任意识,部分家长更是没有起到应有的责任。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不光是老师的事情,我想,第一责任人就是家长,家庭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都说当下的教育出了问题,教育的过度功利化、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实行工厂化教育、流水线作业,把学校办成了监狱,有的地方,完全靠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延长教师工作时间,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来换取中、高考成绩,提升升学率…… 教育,是有很多问题。如果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以为,有关部门应该负起责任来。只有各负其责,人人都守住教育的底线,守住教育的良知,才能守住我们的孩子,才能看到光明的未来!

素质教育进行到今天如何再向前推进,从“质朴”“不浮夸”的意义上说,应给予其在当下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能用最初的设想来敷衍。素质教育不能再是口头的问题,而应是行动的问题;不能再是追求形的问题,而应是追求质的问题。

二、朴素的教育是本色的,不浮华

这里说的“本色”是指本来面貌,原有的品质或性质。我们现在的教育或教学,在某个层面上讲,有的已经没有了“本色”。

比如近几年来,教师们满耳朵都是“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一些学校领导带着教师东奔西跑,一味地跟着学“模式”,推行外地某某模式,然后竟然在几个月之内就创造出了自己的“模式”,什么“521”、“533”、“334”等,但没有几个学校的“模式”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一窝蜂地去学习外地某某经验,推行外地某某模式,结果是“邯郸学步”,没有几家学成功的啊。洋思还是洋思,杜郎口也还是杜郎口,绝没有出现过第二家的,至少是现在还没有。

事实上,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校情、班情、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怎样有效就怎样安排,没有哪一种教学形式是最好的,教师不需要在教学形式上“赶时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学习洋思,学习杜郎口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力争创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拿数学学科而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最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还要多在学法指导上去下功夫,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会学了,才会主动地去学,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才会“乐”在其中。

再如,我们的所谓“课题研究”。我们扪心自问,研究是为啥?花那么多的心力精力财力,有多少是“研以致用”的?在自己管理的学校、自己分管的工作,自己任教的学科!我们在研究方面应有前瞻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广成果。千万不要“伪课题”多多,像造假药假化妆品的,“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贻害无穷。

 还有,要严格执行“五严”规定,每周学生在学校不能突破规定时间,又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试问,我们除了发的那些教学用书练习册之外,我们还印那么多试卷、那么多检测干嘛用的,有多少是在可控时间完成!

就上述来说,我以为,我们的教育应当面向学生的一生,为他的一生提供知识、发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不只是为完成他这个学段、这个年级的任务。即使将人的一生分阶段“考核”,也应该关注这一阶段我们给予了学生多少对他终生有益的东西。

三、朴素的教育是宁静的,不浮躁

大凡真正专心搞教育的人都清楚,教育要宁静,要有明代洪应明“心无物欲”的心境。

何谓朴素教育,作者连续用六句精辟的话作了阐述。他说,朴素的教育,应该让教育回归宁静;应该让教育回归常识;应该让教育回归人性;应该让教育回归本质;应该让教育剔去浮华;应该让教育顺其自然。说得真好,让我想到,我们的生态课堂研究,倡导的就是一种朴素教育。其实,教育就是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学生,按照规律,借助土壤、空气、阳光和水,以其独特的方式生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帮助孩子自然成长,幸福成长、健康成长。无疑,这是作者的教育梦,他对朴素教育的生动诠释,也呈现了朴素的教育情怀,这是值得我们倡导的。

教育应该返璞归真,不能把学校办成是造机器的工厂,苛求产品的“千件一律”,教育是影响人的工程,不是完全塑造人的工程。教育应该是一个心灵通往另一个心灵的通道,然而,如今这个通道却被一张张的试卷,一个个的数字符号充塞了。 “摁着鸡头吃米”、“按着牛头喝水”的故事却在我们相当多的学校天天上演,它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打破教育宁静的是盲从的教育、功利的教育、攀比的教育。

文化是学校之魂,一所有魅力的学校,是不能没有文化的。我们建设校园文化,必须由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完成,其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过程。说到校园文化,不由得要说到蔡林森。洋思中学是同蔡林森校长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蔡校长创造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有些似乎很好看的教育理论不一定管用,蔡校长创造的这一套却十分管用。这是在洋思,在江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创造出的新的教育学,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它是非常朴素实在的,但又非常有用、有效的教育学。蔡林森管理学校、领导学校,就是在穿凿一种文化,让教师们浸润在文化中,让文化影响教师、改变教师。蔡林森,是一种典型的校园里行走的文化符号,在洋思成就了洋思,那么多学校去学习,为什么没成功?因为蔡林森只有一个。你看,蔡校长到了永威,永威又成功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对《做朴素的教育》这本书的阅读学习,我们又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做朴素的教育,做有效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书写教育人的七彩人生”。

最后,我有几句话与同行们共勉:教育上的每一份付出,不是奉献,而是责任,因为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其实这个世界可能为利欲左右,然而唯独不能左右的,是我们为孩子坚守的责任心。我们选择了做教师就等于选择了与朴素为伍。我们选择了做教师就等于选择了去追求做完美的人。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完美的人,因而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朴素的教育,任重道远!

 

在阅读中成长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东海县石梁河中学 汤宜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读书是教师最大的修炼。”捧读《读书成就名师》,细品名师的阅读心路,再审视自己的教育与阅读历程,我由衷地感到:阅读,确实是教师最大的修炼。

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成为教学名师是所有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的梦想,不过,梦想并不因为它的美好就会自然地变为现实。要使梦想成真,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要不停地、广泛地阅读,成为“书痴”。面对扑面而来的新课程,反思自身的从教轨迹,探究名师成长的路径,要达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教书育人的境界,最首要的办法就是阅读。成为教学名师的梦想,知识要广博,靠什么?就是阅读。为增长自身的专业智慧而读书。我们要扎实研读教育理论专著,与教育专家对话,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这本书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它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智慧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也像一把把智慧的钥匙,开启我们的教科研之门,引领我们走上艰辛又幸福的教科研之路,去品尝教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喜悦。只要我们认真去研读这些充满智慧的专著,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环,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向名师学习。读经典,有坡度,在阅读上实现质的提升,一是真正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二是要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阅读上。三是要坚持有坡度的阅读。四是关注学生的阅读热点。这是年轻的特级教师闫学老师的观点。可见,读经典,有坡度,是教师成长的首选。

于永正老师觉得自己读书的诀窍是:一是概括内容,看哪些话有启发;二是与人交流,与人交流收益大。于老师读书并不多,读书速度也比较慢,但于老师肯思考,善于抓重点和核心,在认识上每有所得,但喜不自胜,并努力付诸实践,让理念转化为行为,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值得我们读书学习的。

在吴正宪老师看来,真正让自己的数学教学独树一帜的,得益于她对哲学与心理学书籍的阅读。多读哲学心理类书籍对我们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学会选择性阅读,这是钟志农老师读书收获的法宝。

坚持不懈。读书贵在坚持,读书需要钻劲、韧劲和毅力,毅力是一种成功的力量。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只有专心于读书之中,才能闻听得真真切切,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李镇西老师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当前教师阅读中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持之以恒,过于急功近利。其实,如华应龙老师所说,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这样的偷懒,偷来了技巧,偷来的观点,偷来了方法,偷来了思想,偷来了习惯,也偷来了自己的进步。这样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懒不偷,岂不犯傻?读书,最重要的是行动。阅读可以影响人,而坚持阅读,不断思考才是改变人的关键所在。

有不少老师说,“我们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读书。”教师的工作的确十分繁忙,华应龙老师反之认为,“因为没有时间读书,所以我们工作很忙。”正如,恋爱的人总有时间拥抱,想读书的人永远都有时间。让我们走出借口的羁绊,让自己与书为恋,做个有时间读书的读书人。

在阅读中修炼一份自信。华应龙老师曾经出过一本书,叫《我就是数学》,而著名的阅读推广人薛瑞萍也说过类似的话:“站上讲台,我就是语文!”看似狂妄的话语背后,其实是高度的专业自信。专业自信源自何方?12位名师的阅读史告诉我们:专业的自信来自专业的阅读:一是要广泛阅读本学科专业书籍,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使自己始终保持学科专业的敏感性,并成为孩子眼中的学科专业权威。二是要针对工作实际有目的地阅读相关教育著作,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使之趋于理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中师毕业的我不但自学了中文专科、本科,而且坚持阅读语文类书刊,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广泛阅读教育类书刊,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活动既有激情而又不失理性。可以说,一向腼腆的我现在可以自信地站在学生面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热爱阅读,并在阅读中修炼出了一份自信。其实,当教师以阅读者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如今,不少学校都缺乏教师阅读的氛围。作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很多时候我是孤独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我就是以一种坚守的心态阅读着。在书中,作者问吴非老师:教师读书需要坚守,您坚守的力量来自哪里?吴非这样回答:“我不认为自己是在‘坚守’。‘坚守’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对痛苦的忍受,很悲壮,何乐之有?其实,读书的时候,我很快乐。读书之于我,像吃饭一样是一种需要,一种精神的需要。”吴非的话让我顿感眼前豁然一亮。原来,我正实实在在地感受着读书的快乐,体验着读书的精神需要呢。周益民老师说:“我们所能做的,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增强自己抵抗各种不良思潮的底气和信心。”王崧舟说:“读书是一种精神修行的方式。”事实就是如此,我孤独,但因为阅读,我不寂寞。因为阅读让我感受到了精神的丰盈。

因此,我们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要在阅读中修炼一颗童心,修炼一份自信,修炼一种精神。我坚信,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可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欣赏无限的美景,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而充实,这将为实现我们的教育人生梦想夯实基础。

 朋友,让我们读书吧!让我们在阅读中修炼自我!在阅读中闪耀睿智的光环吧!

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

东海县横沟中学  朱美元

手捧着张海晨、李炳亭著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我如获至宝,感觉是个人教学的一场及时雨。打开这本书的扉页:“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怀才不遇的无奈,而望穿秋水,则是换一种心境的期待。” 映入我的眼帘。

当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深入人心。课改的抓手在哪里?现在有很多如杜郎口等课改名校,我县各校也通过学习,为自己设计了课改方案。这些方案的核心目标都是追求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自学互学,教师引导学生有效自学互学的抓手正是导学案。怎么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导学案,有效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也正是笔者心中所想:或许这本《导学案设计》就是教育中的一艘船,登上了这艘船,就不必是眼望秋水,而是从容地到达高效减负的教学彼岸吧。

一、《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全貌一览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是一部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和专项技术操作等各个维度全面系统、深入细致解读导学案设计的一部教学指导实用书。重点关注实践操作,提供途径与策略、直击方法与技术,并配有宝贵的案例解读与分析。全书共有六大章和十个专题。分别是第一章教案之殇,第二章 正名“导学案”,第三章 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第四章 导学案设计要求,第五章 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第六章 导学案使用。专题1:导学案基本版式设计专题,2:学习内容分析专题,3:学情调查专题,4:学习目标设计专题,5:学习过程设计专题,6:导学案问题设计专题,7:课堂评价专题,8:集智备课,9:“五步三查”普适性教学模式,10:导学案问答。

二、导学案的追求、含义及设计模式

书的序中指出: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导学案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也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书中还指出: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它是一个隐含老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融,生命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文本。导学案体现了教学合一。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的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笔者相信,读者们读到这里,已经非常渴望了解导学案的核心问题:问题设计。书中介绍:

高效课堂的突出教学特点就是体现了问题式教学的风格。导学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而且设计的问题是本着“知识问题化”的基本原则,并要体现“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要求。导学案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来呈现“导问”、“导学”、“导思”“导练”、“导测”、“导评”等功能,以此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为此,需要将问题层次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个人问题”——“独学”后形成的问题。

2.“同伴问题”——“对学”后形成的问题。

3.“群学问题”或叫“小组问题”——群学后形成的问题。

4.“班级问题”——班级问题从“群学问题”中来,基本上属于群学问题的集合。

看到这里,笔者想到:这个模式,我县的驼峰中学英语学科就取其精华,加以改进,形成了优秀的“六步英语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多次向全县英语教师推广。笔者多次学习,深以为好,目前也正在消化吸收这种理论,加强“独学”的内容的裁剪和“对学”的合作指导,不断“聚焦”学生的难点、易错处,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本质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三、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及学习体会

该如何不断聚焦难点?笔者以为,这就必须了解导学案的使用方法。现在通行的导学案使用方法是:

1、课前: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  

  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清,进行补充完善。  

2、课堂: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和“知识链接”。以上属于基础知识部分。  

  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  

  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课后:(1)上完课后,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课后反思和学后反思。  

2)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 

而“六步教学法”则根据学情进一步凝练,针对“独学”部分,直接给出要学习的知识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目标划的少一些,而优生就可以划多一些。之后,根据“独学”出现的问题,学生小组“互学”,一来检测是否掌握了“独学”知识,二来互相探讨或者会者帮助不会的解决疑惑。笔者认为,这就起到了目标清晰化和高度聚焦的作用。这样,不论哪类学生,学习都有了下嘴的地方,也吃到了自己能吸收的精华。分层次教学不知不觉中就实施完成了。

四、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

当然,古话讲得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书中所讲:立足于“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体现了基于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而它的设计本身不仅仅是定位于教学层面。它是对课堂教学、班级组织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反馈、班组文化建设等整体教学系统的统整与建构。所以在教育理念、设计形式、设计内涵、教学系统、教学手段等方面蕴含着诸多创新的教育教学元素和智慧。这些丰富的元素一旦缺少了可操作的技术是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呈现出来的。因此,笔者认为并自警:不能以为有了这本书,又有了一定的课改实践和导学案编写的经验,学习了一些先进理论,就高枕无忧,就一蹴而就,实现了教学质的飞跃。而是要按书中所要求的“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的原则,本着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从中找到理论支持;另一方面要更加认真地参与教改实践。在研读新课标,调查学情,学法指导和分层设计的方面狠下功夫。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认清“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为学生提供 “我要学”的平台。“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是“学案导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作为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感动就在身边

东海县实验中学富华路校区   张林林

岁月无言,转眼间我的教师生活已走过七年。当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从教之路,总有一段段记忆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迹,不曾忘却,每当我想起它们时,总激起我心中的涟漪,甚至使我热泪盈眶。回味着与学生相处中的那些令我感动的人与事,我的内心便充满着幸福和温暖。那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值得我好好地珍惜,细细地品味。

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就听到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集几代人的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太强,思想新潮前卫,具有特立独行的性格。以前的“哄一哄,吓一吓,诈一诈”的教育“三字经”在这些孩子身上已经发挥不了太多的作用了。初听此言时,我不以为然,心中想着我要让学生像朋友一样喜欢我!

2007级八年级5班是我任班主任的第一届学生。因为和这帮生于90年代的孩子年龄差距不大,拥有的共同点更多,所以孩子们也更喜欢与我交流,亲切的喊我姐姐。这些学生都是精灵鬼,人不大想法却是一出接着一出。你可以跟他们开心地谈论明星八卦、游戏、李宇春,但一提到交作业、默单词,他们就立马换了张苦瓜脸,抱怨老师狠心,不够朋友。典型的课后好朋友,课上是冤家。现实教学中的很多事情让我慢慢感觉到自己当初的想法很傻很天真。渐渐的,我便在跟这帮学生的斗智斗勇中慢慢地偃旗息鼓了,再也不觉得与学生斗其乐无穷了。我也开始和其他老师一样不时的抱怨学生们不听话,不懂事,课上老气人。再看到一些女生扎个马尾,前面却留着可遮半边脸的刘海,男生长长的额发遮着眼睛,开始觉得他们在我眼中没有以前那么可爱了。我开始觉得对这份工作的激情已经快消失殆尽了。然而,后来的一件事让我对这帮“小屁孩”有了新的,更深一层的了解。

有一次,班里的几个男生与其他班的男生发生冲突受到了学校严重的校纪处分。而我,作为班主任自然责无旁贷,工作上同样受到了否决。处理的事情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初当班主任的我承受着来自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紧接着的学习阶段测试的糟糕结果及之后的一系列事情最终使我情绪失控。在给学生开班会时,我最终没能忍住,冲出了教室,心中的压抑与委屈随

眼泪决堤而来。几个女生很细心地给我递上了纸巾,她们在我身边安慰我,轻轻地拍着我的背说着“老师别哭,我们会听话不惹你生气的。当天晚自习和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班里全班学生写的信。在信中他们向我谈论了自身的优缺点,告诉我一定会听话好好学习。打架的几个男生在信中写道:“老师,对不起,是我们让你受委屈,惹你哭了,请你原谅我们。”而当我走进教室时看见教室的黑板一侧写着:我们一定会夺得第一!努力!那一刻,我感动地热泪盈眶,也忽然觉得之前的种种压力和委屈都释然了。这群平时大大咧咧的学生们给了我最深的感动,他们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八年级的学生在在心理上喜欢人们将他当作大人来看待,思维比较成人化。班上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单亲家庭,他们表面桀骜不驯,内心却十分渴望友情和关怀。小磊平时总是表现得脾气暴躁,常与同学发生口角,与班级难管理的孩子打成一片,也会顶撞老师,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学生向我“告状”。通过电话家访,我了解到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他缺少父母的关爱,他和80多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特别懂事孝顺。一次,因为与同学打架,他被我叫来谈话,当我从亲情这一角度引导他时,这个平时看似坚强的男孩竟忍不住落泪。之后经过几次交流,他愿意向我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开始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火爆脾气。他也会主动帮我管理班级的调皮学生,向我反映班里的情况。渐渐地,班里告状的学生少了,表扬他的同学多了,小磊也变得更加开朗起来。这让我感受到:只要老师努力发掘,再调皮的学生也可以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小磊的改变就是对我的坚持的最好的回答。

圆圆是一个自信的女孩,她以年级前十的成绩进入了我现在所带的班级。一个学期过去了,她沉浸在小学里优秀学生的光环里不愿走出,骄傲的她在现实中成绩却持续下滑。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和她交谈过,我也无数次苦口婆心的教育她要专注学习,要踏实坚持。每次谈话后几天内,圆圆的表现还不错,但时间一长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她不时的犯一些小错,之后又发生了网恋的事情。我几乎产生了放弃改变她的想法。每当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想起台湾作家席慕容在《我的苦闷》中的一段话:在阴暗的画室里,手上拿着这块调色板,我心中有着强烈的感动,别人是怎样把女儿托付到我们手中的啊!他们用着多谦卑与多热切的态度,希望我们能够,请求我们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我肩头负着的是怎样的一副重担!而我,我尽力了吗?我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吗?是的,当家长们把自己的孩子交到我们手里时,不管孩子是优秀还是顽劣,家长们对我们都充满了期待!我们应真正地倾注我们的爱心与责任心,去想方设法帮助我们教的每个孩子,不能轻言放弃。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当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时就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后来我与圆圆及她的家长一起面对面地讨论了这段时间以来她的各项表现,也倾听了各自的心声。两个多小时里我和家长共同分析了她的现状同时帮她制定了改变的方法。虽然执行起来困难不断,但幸好,孩子终于面对现实,各方面都开始进步。当又一次家长会来临的时候,圆圆拥抱着我哭着说:“老师,我让你费心了,谢谢你!”时,我也忍不住落泪。一直以来的坚持终于见到了阳光,不负家长所托。

或许作为老师,我们与学生走过的路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不一样,但却可以殊途同归,虽然陪伴我们看风景的学生在变,但是我们看见的风景也会随之变化。当我们用爱的甘露加以浇灌,用真心的沟通加以融合,用平等的交流加以引导,就能实现与学生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不用怀疑不用犹豫,师生敞开心扉,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坦诚,给他们一支画笔,他们可以给你一片绚丽的画卷。细细品味时,感动时刻都在我们的身边。

按语文规律教学的本色语文

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  张诗画

假期在家花了大量时间研读了黄厚江老师的教育论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读完之后,感觉大有裨益,使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了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教。他的本色语文让我怦然心动,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似乎回答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仿佛也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好像找到了语文教学的出路,让迷茫中的我清晰了语文教学之路。

黄厚江老师是目前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著名特级教师之一。本色语文是他积三十年教学经验和二十年潜心研究形成的教学思想。既继承了我国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先进的现代课程理念;既深深扎根语文教学实践,又有系统的理论建构;既有有效的操作机制,又有一定的学术高度;既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本色语文教育理念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

黄厚江老师在书中提出了这些思考:

到底该怎样教语文呢?

这样一些原点的问题,似乎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甚至很少有人愿意认真想一想。至于什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什么是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到底如何才能提高,如此等等最基本的问题,能够回答愿意思考的人,实在不多。大家热衷的是形式,是时尚的理念。课上得越来越好看,学生的收获越来越少。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难得一见了,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似乎成了点缀。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地感到,我们应该理性地想一想:语文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要到哪里去?

黄厚江老师说自己“喜欢用原点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常常从最初的问题开始思考”。 语文的身份来自它“最初的”规定性,他认为,母语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当一个民族的母语消亡了,这个民族就成了没有家园的流浪者。语文应该是培养我们的学生热爱母语、运用母语的学科。

黄厚江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一是“语文本原”——其基本定位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二是“语文本真”——“教师按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学”,即语文的本真在于语文规律的把握;三是“语文本位”——语文就是关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就是按语文本身规律教学的语文。

语文是一门课程,语文是一门学科。作为一门课程,它必然有着自己的课程价值。它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它有自身的课程要求和评价方式。作为一门学科,它必然有着体现自身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它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评价;我们也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学科的特点,它的习得规律,它的学习规律,它的教学规?。我们应该运用体现这门学科特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这不是排斥其他的方法,但语文学科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否则,就会越位,甚至会走入歧途。或者花了力气种了别人地,或者在自己的地里种了别人的庄稼。这就很难理想地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在书中黄厚江从课程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去思考和设计本色语文的体系。他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概念系统。比如,他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两个操作机制:和谐共生教学法、树式共生课堂教学结构。

黄厚江由敏锐而客观地指出了当下语文教学令人担忧的问题:1、考试成绩提高了,学生读书少了;2、学生忙了,学习成本提高了,语文素养降低了;3、课改搞了,课堂好看了,语文教学更空了;4、内容丰富了,教学空间大了,学科的本体弱化了。他的“本色语文”在语文教学价值取向上突出“六个追求”,即追求以语言为教与学的核心,追求落实语文自身的课程要求,追求让学生喜欢语文,追求语文学习的情趣,追求按照语文教与学的规律教学以及学习,追求语文教学用语文的方法,“把语文当语文来教学,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在这样的“本色语文”观统领下,黄厚江老师提出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即(1)以文本理解为基础;(2)以问题探讨为引导;(3)以语言活动为主体。具体体现在“学习资源以文本为主”、“教学目标以学会阅读为主”、“教学活动以学生的阅读为主”等方面,这种在“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的本真之举,既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又坚守了语文学习的常识。

在“教学生能写平常的好文章”的写作目标下,黄厚江老师提出了“以能力要素为主线”“以写作过程为主线”“以文体分类为主线”“以写作方法为主线”“以核心话题为主线”等训练系统。黄厚江老师的套餐式作文训练形式,主张“少做”与“做通”,对于避免当下作文训练中的浅尝辄止的挖坑式训练有着一定的匡正意义。

黄老师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定位为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他将自己的阅读教学思想概括为三个“以”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文活动为主线。

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这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近年来居然成了一个大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或者死扣文本或者远离文本。有识者指出这样做都不对但又说不清到底怎样做是对的。黄厚江老师用非常明白的语言把这个似乎“说不清”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传统的阅读教学把文本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把作者的思想作为理解的唯一答案是夸大了文本的地位矮化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但如果只把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话题文本没有理解就组织各种花哨的活动以为可以随意处置文本可以随意解读文本则是更严重的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他还用一个极为形象的比喻说明这个道理就像带领学生参观一个图书馆前一种做法把学生带进某一个图书馆大家围绕一本书中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句子就展开了研究和讨论至于这是什么样的图书馆便不再关心参观图书馆的目的也放到了一边后一种做法则是领着学生围绕图书馆大楼看了一圈然后或者组织学生用漂亮的语言赞美一番图书馆或者围绕图书馆展开热烈的讨论至于图书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图书、怎样查书则全然不管。黄厚江老师更多的是用他的实践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带领学生解读文本。

黄厚江以自己的本色建构本色语文,建构本色课程。说到底,黄厚江建构的是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是本色的,然而这样的人生又是多彩的、丰富的、深刻的。人生的本色才可能有语文的本色;人生的多彩、丰富,才可能使本色语文更具意蕴;人生的深刻,才不会使本色语文平淡、平庸,相反愈显其深度。这就是黄厚江的品质,黄厚江的本色品质。就这样,从本色语文中显现了本色品质,又从本色品质建构起内隐的心理文化结构,培植了真诚的精神气质,锻造了建构课程的能力。就这样,黄厚江永远使自己的每一片叶闪亮、珍贵。

                         

本期编辑:刘加宽   范来柱   尚实现   汤宜成

欢迎各中小学教师踊跃投稿,报道读书、教科研活动开展情况。邮箱:dsbgs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