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东海县教师读书通讯(2016年5月)

发布日期:2016-05-25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东海县教师读书通讯

 

东海县教师读书活动办公室                           20165月份

 

 

 

科研短讯

——东海县优秀教师志愿者联盟开展第十三次活动………………………………教科室

读书时讯

——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 郜云雁 张春铭

读书酷评

——生活因读写而美好………………………………………………………………常生龙

教师书房

——一线教师需要有立场的教育学………………………………………………… 

读书随笔

——引领倾听  以听获知……………………………………………………………王培福

——你须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王荣荣

—一《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张 

——读蒋宗尧老师《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李 

——教育是快乐的………………………………………………………………………郄利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书笔记…………………………孙克浩

——我为什么成不了教育家…………………………………………………………孔 

——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袁春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胜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庄志文

科研短讯

东海县优秀教师志愿者联盟开展第十三次活动

 

 

      

 

    5月7上午,东海县优秀教师志愿者联盟在县实验中学富华路校区举办晶都名师大讲堂第十三次活动,来自全县500余名高中学生家长参加了活动。东海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赵鑫军为与会家长作了题为《高中学生家长该如何履职》专题讲座。讲座从如何帮助孩子选科等六个方面展开了分析与探讨,并给出了高中家长如何履职的建议。

赵校长首先提出,家长是职业,需要不断学习!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你可以对教育评头论足,但教育是专业,应虚心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接着,赵校长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家长如何履职?一是如何帮助孩子选科?选科是选择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而不是选择虚荣。什么样的人才选择理化,你的孩子适合选择理化吗?别对文科抱有偏见。留学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选班有意义吗?为什么大家看重的班级成绩并不理想?重要的不是选班,而是学会与教师配合。三是孩子不听话怎么办?逆反期的孩子如何还听话才是可怕的。别强迫孩子听话,少说,多看,随时提供帮助。别在孩子需要提供帮助的时候幸灾乐祸!四是课外辅导有用吗?课外辅导是家长花钱买安慰。课堂不认真,课外使劲是本末倒置。五是如何帮助孩子处理人际矛盾?教会孩子维权,教育孩子发现问题及时告诉学校和家长。无原则地护孩子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吃亏”。六是孩子不肯吃苦怎么办?放纵是人的天性,没有压力就没有潜力就无从激发。孩子的成长也是在拼爹,但不是那种靠父母荫蔽的拼爹,真正的拼爹,比拼的是父母的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第三种,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

活动过程中,家长们专心听取讲座并作好记录,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填写并交回反馈表400余份。本次活动为高中家长解疑答惑,帮助家高中长解决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增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孩子的高考做好了教育铺垫。

 

读书时讯

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

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郜云雁 张春铭

   点灯人的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点灯人的成长路径有哪些?当前点灯人需要面对的成长挑战和机遇在哪里?422日至24日,由中国教育新闻网、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亲近母语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海奇·莱汀恩(Heikki Lyytinen)、梅子涵、林焕彰、朱自强、李文玲、徐冬梅等国内外儿童教育学者、名师,与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1400多名一线教师、教研员、校长、儿童阅读公益推广机构人士,围绕点灯人的素养和成长路径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为期3天的论坛,包含主题演讲、讲座、访谈、童诗课、诵读会、文学阅读课、国际观察和对话交流等环节。与会者就国内外儿童教育学者关于点灯人的素养和成长路径进行讨论与对话,对儿童阅读教学实践进行分享与学习,深入了解了芬兰、美国的儿童阅读和语言教育经验。

  同时,2016年度阅读改变中国颁奖典礼也在本届论坛隆重举行,年度点灯人、年度书香校园、年度阅读推广机构的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分享了点灯历程,为更多的孩子点亮阅读的明灯,同时也激励了更多为儿童阅读推广而不懈努力的个人和单位。

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寻找更多点灯人”,阅读的水平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一个人在童年阶段培养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儿童阅读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提高国民素养,改变中国最好的路径。

真正的儿童阅读的胜景应该什么样?我觉得,应该是每一个屋檐下都亮着一盏灯;每一个儿童都有父母为自己阅读的记忆;每一间教室都亮起一盏灯,老师就是那个点灯的人,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馆,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走进童话。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说,我们相信点灯人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当阅读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生活,走进每一堂语文课,阅读必将改变中国。

  为树立榜样的力量,寻找更多的点灯人,自下而上地推动小学教育领域的变革。20161月,中国教育新闻网、亲近母语研究院、新教育基金会、春桃慈善基金会和心平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了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活动。

  本着民间立场、专业评选、公正公平的原则,此次评选汇集了学术界、教育界、公益界、媒体界、企业界多位知名人士作为推荐人。最终,胡红梅、曹亚男、徐洁、李琳等10位老师荣获年度点灯人,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小学、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北路小学、上海市闵行区航华第二小学、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蔡村中心校5所学校荣获年度书香校园。北京悠贝成长科技有限公司、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阅读·梦飞翔》文化关怀慈善基金荣获年度阅读推广机构,深圳市卫宁读写障碍服务中心成为年度关注机构

  点灯人是最可爱的人,舞台上的他们难言激动之情,舞台下的我们备受鼓舞。当阅读改变中国评选宣传片播放出那些点灯的画面和入选者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不畏前路多漫长,心与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一灯照隅,万灯照国,不仅是获奖者,此刻,所有点灯人都是阅读改变中国的主角。

 

读书酷评

生活因读写而美好

——读潘裕民《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常生龙

   因为阅读和写作,我结识了一批喜欢读书的朋友,也经常获赠他们的最新作品,潘裕民所著的《读书是最美好的事》(安徽文艺出版社,以下简称《读书》)就是其中之一。读书,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也是当下很值得忧虑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能够静下心来品味书香的人并不是很多。潘裕民老师以这样的书名写这样一部作品,提醒大家关注阅读,用心读书,不能不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

  今天为什么特别强调要读书,我想有几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求知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很强烈的求知欲,遇到一件新奇的事情、听到一则报道、看到一条新闻……总有想进一步一探究竟的意愿,而实现这种心愿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读书是一种间接经验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用很小的成本来洞悉一件事情的本源,不仅获得知识上的丰富,也在心灵上得到满足。从《读书》中不难看出,潘裕民老师在唐诗宋词等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动力就是自己的求知欲望,而实现的路径就是读书。

  二是互动的需要。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三个最为原始的志趣,分别是维生、互动和创造。维持生命传宗接代是所有动物的原始本能,而不断地创造新的事物、新的文化、新的规则,则是人所特有的本领。人在维生、创造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在和世界、和他人进行着对话和交流,通过这样的互动、信息的交换,来理解别人的想法,找到自己在世界之中的位置。

  与谁互动?自然是那些有一定专长的大家和名家了。我们都知道,萝卜烩萝卜,烩来烩去还是萝卜,要想让自己有所提升和进步,一定要和古往今来的大家、名家多交流、多沟通,而实现这种互动最为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一个人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人生苦短,不可能样样事情都能亲身去实践,通过读书、通过与专家的对话和交流,来获取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经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以色列这个国家人口不多,但在最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获得诺贝尔奖的数目在全球遥遥领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国民从小所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他们一年人均60多本的阅读量,是我们的8倍之多。经由读书这一途径所推动的互动和交流,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给他们夯实了登高望远的基石。

  三是丰富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丰盈,与是否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否坚持阅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多让孩子读几本书,世界上就可能会少一批监狱,这样的话语有很多教育名家都阐述过。老师说: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也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方式。进一步强调了读书与人的生活、与文明传承的意义和价值。张大千曾说过: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读书,第三是有选择、有系统地读书。可见,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气质。

  读书要善于选择

  虽然现在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书籍出版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我国每年所出版的新书,要让一个人用一辈子的时间来阅读,也是读不完的。书籍浩瀚无垠与人的精力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选择。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阅读呢?这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明白,就像在黑板上讲得再天花乱坠也不能让你一下水就会游泳一样,要学会游泳就一定要在水中尝试,要学会选择书籍,先要喜欢上阅读,让自己坚持读起来。读上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地就会体悟出相关出版社和一些作者的品位,拿起一本书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判断出这本书的价值,明确是否有必要阅读了。因此,老师在《读书》中指出,读书要善于选择。

  阅读经典,是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的不二选择。周国平说:读书要读大师或经典之作,之所以读经典,是因为经得起时间的洗礼,留下的都是精华。潘裕民老师在《读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经典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从《诗经》到秦汉文学、从唐诗到宋词、从《窦娥冤》到《红楼梦》、从屈原到苏轼,洋洋洒洒半部书的篇幅,让我这个理科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当然,经典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就文艺方面来说,还有一大批国外的文学名著和名家,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柏拉图到蒙田、伏尔泰;从科学方面来说就更多了,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到牛顿的经典力学,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霍金的黑洞理论;从教育学方面看,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现代教育的旗帜杜威,以及文化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布鲁纳以及他们的著作,都是教育理论方面的经典之作,除了他们之外还可以列举出很多,如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系列著作,以及今天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系列著作等等。另外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不同的领域,都有代表这一领域发展水平和阶段特征的经典著作,值得我们花些时间去学习和阅读。

  经典阅读,需要平衡专注和面广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都有自己喜爱的阅读领域,完全应该在这个领域做深度的研究,研读与该领域相关的经典作品,读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但同时,也应不断拓展阅读的领域,多涉及其他领域的经典作品,厚实自己的精神底色。经典阅读,还需要协调有为与无为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督促自己阅读经典作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又不能太过功利,要善于在无为的心境下展开阅读,让阅读本身变得更有趣味。

  注重采集和加工

  出于不同目的去读书,其方法和路径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你想就某一主题做一些研究,那就应该选择一组相关联的书籍,就你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仔细的阅读。我自己有时就做这种方式的阅读,每一个专题选择5本左右的书,然后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集中阅读。因为主题突出,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相关的问题,能引发自己很多的思考,能调动自己很多的前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想法。

  如果你想对某一位名家的某一代表性观点做研究,那就应该选择他最具特色的一本书作为研究对象,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读。老师在《读书》中介绍了日本哲学家柳田谦一郎,他为了研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他的夫人为了庆贺他终于读明白这本书,还专门为他举办了一次家宴。我不知道他具体阅读的细节,但我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以某一本书作为主要研读的目标,在研读的过程中,涉及到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找其他书籍和杂志上的文章来寻求实证性的资料。看上去是在读一本书,其实所牵涉的相关书籍和文章还是非常丰富的。

  一般来讲,坚持读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坚持写相对困难。但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一方面可以通过,检查自己对所阅读的书籍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你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让文字在你的笔端或者在键盘的敲击下汩汩流淌;还有,是在搭建一个平台,一个与作者互动交流的平台,一个与更多的读者互动交流的平台。要写出一篇被更多的人所认可的文章,除了自身的专业功底外,还需要换位思考,需要树立读者意识。这也是个人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

  在我看来,潘裕民老师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也是一个写作的能手。毫无疑问,由一名教师转变为一个卓有成就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和写作的积累。在不长的时间里,老师接连出版了几本著作,这本身就体现了之间相辅相成的内生关系。

  英国大学问家培根有个形象的比喻,说我们读书做学问不要像蚂蚁那样只顾整天忙忙碌碌地储存,而不去做加工的功夫,也不要像蜘蛛那样整天只顾吐丝,而不注意汲取营养,而应该像蜜蜂那样既注重采集原料,同时也对原料进行加工、制作,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老师在《读书》中用这段话很好地回答了怎样读书这个问题。(《中国教育报》2016516日第10) 

 

教师书房

一线教师需要有立场的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滕珺

  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每次到学校我们总会听到一线教师这样的反馈: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是缺乏像你们这样的教育学者给我们提供理论指导,帮助我们提升理论高度……”乍一听,这是对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尊重,相信这也是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可仔细再想,却是莫大的悲哀,教育理论和实践本应相互作用、相互滋养。没有理论的实践是漫无目的的实践,而没有实践的理论也是空洞无生命力的理论。这当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一线教师的理论学习不够,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我们应当反问自己,一线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收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打开教育之门——顾明远教育观启示录》(以下简称《启示录》),翻开书卷,突然对困惑自己多年的这一问题略有所感。

  一线教师需要的教育学首先是有立场的教育学。所谓的有立场,就是指我们的教育理论必须价值取向鲜明,问题态度明确。《启示录》中,顾明远先生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能引起广大校长和教师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凸显着鲜明的现代价值取向和儿童立场。先生说: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要建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过去讲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还不够,应该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而民主、平等、和谐的现代师生关系恰恰是孕育一个真正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关键。《启示录》还多次引用了先生的学生观,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不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也是基于现代价值取向儿童立场的鲜明表现。正是因为先生的教育思想有这样鲜明的现代价值取向和坚定的儿童立场,才为一线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线教师需要的教育学是有学理的教育学。所谓的有学理,就是一套有逻辑结构和事实支撑的概念体系。《启示录》收入了先生关于学校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技术等教育核心领域的主要观点,以及广大一线校长教师对这些观点的体会和实践经验。不难发现,先生在不同领域中的观点相互呼应,自成体系,有理有据。如先生在谈到学校文化建设时,强调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鼓励学校结合本校的历史文化和实际情况,办出自己的特色;在谈到教师专业发展时也强调,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他们塑造这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即一所学校的校风。诸如这样关于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和管理的一整套有内在逻辑的概念体系,以及每个概念体系背后丰富的案例或事实支撑,构成了一线教师喜爱的教育学。

  一线教师需要的是通俗易懂的教育学。学理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而概念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经院式的,也可以源自一线。《启示录》中顾明远先生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能引起一线广大校长教师的共鸣,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顾先生用校长和教师最为熟悉的话语体系,甚至是网络流行语,来解释并解决了教育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如面对教育实践中学生主体缺位的现象,先生就利用网络流行语,提出被教育的概念,同时提出要将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再如,面对教育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先生又提出了教育污染的概念,并指出如果我们不及时治理教育污染,未来我们的民族将付出比治理环境污染更高的代价。这样的例子,在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比比皆是。正如先生自己所言,教育分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深出深入浅出四个境界,一线教师需要的就是深入浅出的教育学。

  一线教师需要的教育学是短小精悍的教育学。现在是一个资源无比丰富且阅读习惯发生巨大改变的时代,阅读速度的短、频、快,阅读方式的可视化,都在影响着一线教师的阅读选择。一线教师在繁忙的8小时工作之余,一定会选择让自己舒适的阅读习惯来滋养自己的教育生活。先生的教育思想往往就是这样短小精悍,如最新发表的《水仙花教育学》,全文不过八百余字,以自己的故事开头,言语不多,却形象生动,其中的道理深入透彻,让读者阅后有顿悟的共鸣感。(《中国教育报》2016516日第10版)  

 

读书随笔

 

引领倾听    以听获知

——阅读陈向明的《教育研究中访谈和倾听技()术》有感

石梁河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培福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其闹腾和不安,只要有过一年级教学教学经验的老师,可想而知。整堂课上多少次的“坐坐好”,也是起到短暂性效果,最近读完陈向明的《教育研究中访谈和倾听技()术》,让我对于低年级孩子倾听习惯的养成更有了一些把握。乌申斯基也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也许是教师工作时间长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的缘故。在和学生谈话时,我们总会认为学生听不进去,相反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课内外以至于成人成才所必不可少的。因为“学会倾听”不仅能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倾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躬身倾听,做学生的榜样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不是一句空话,其实这话虽大做的事却很小,有时候就是几分钟的等待与耐心倾听。那么,我们老师怎样倾听学生呢?我认为教师要乐于倾听学生的“错误”。孩子的心灵是最坦荡的、最单纯的,在教学中,当我们为之营造了“被听”“被关注”的氛围时,他们便会大胆地把自己对文本的情感、理解等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无论对错,不论深浅,我们都应该认真耐心倾听,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来捕捉他们情感体验、知识和能力的细微变化,保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文中有一段情节:当我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此时的我内心思绪万千,课文中没写,需要孩子们去体悟,倾听孩子对于文本的理解。

 二、学会倾听,从课堂起航

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榜样示范外,更要重视对学生的点滴培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意见的良好习惯。

首先,授方法,让学生懂得倾听。

学生学会倾听,需要老师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我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不管听同学还是老师讲话时,都要求做到神情专一,眼睛要注视着发言者,要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为了督促学生能够更认真的倾听,听后还要说出听到的内容并作简要的评价。另外要求听别人讲话时要有耐心听完整,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在课堂中当同学朗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后,我常常提问:“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说说理由。”“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为了找出他人的不足,学生会静下心来倾听。但教师应及时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指出对方不足的同时,还要学会欣赏对方的精彩之处。

其次,创情景,让学生喜欢倾听。

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并变换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调动学生追求、探索知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乱。因为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让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最后,多途径,让教师悟倾听

(1)倾听学生的奇思妙想。在课堂上,由于孩子的年龄的差异,课堂上的奇思妙想无时不在,无处不存,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敏感的双耳,随时捕捉课堂生成的学生的想法和见地,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孩子的智慧。 (2)倾听学生的故事。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儿童世界,以自己未泯的童心相待,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2)倾听学生的错误。在我们现在课堂,老师更多喜欢那些准确无误的回答,且不知错误生成也有美丽的时候,耐心听解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机智地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抓住错误延伸,诱发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反而印象深刻。我们不仅要倾听成功孩子的快乐,更要倾听暂时失败的孩子的心声,我们要耐心地等待,热忱地帮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3)倾听孩子的世界。每位孩子都有美好的童年,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回想起读过曹文轩的《草房子》一书,在油麻地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他们是那么纯真、善良,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人性之美的光辉,每个人都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让你读后,愿意细细品味人物身上散发的灵性,愿意去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班级的孩子也是这样的。

(3)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在课堂上,教师多数关注的是优生,他们给我们的课堂带来许多精彩。其实我们的着眼点更要放在班级的那些“弱势群体中”,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教师不会满足于听到学生的言辞,而是善于听到言辞背后的情绪、需求,并且热情、耐心的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老师的尊重的那种喜悦之感。

我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让学生的思维在我的怀抱中驰骋,先学会倾听孩子,已静传静。只要我们共同倾听学生、欣赏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就会逐步地引领他们养成习惯、走向成熟、走向完善、走向高效,走向最美的课堂!

 

你须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

——《守望教育》读后感

东海县双店小学  王荣荣

 

安静的教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福。寒假,白雪皑皑,静静地赏阅刘铁芳教授编著的《守望教育》一书,如温如暖,如透亮的光,照亮前程。

文章中强调,知识和故事是教育中两个并行的要素,正如知识激励人脑,“趣味”感动人心。丰富的知识让我们获得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动人的故事则凭借真实可感的生命跌宕起伏来抚慰作为听者的我们的生命,以美德故事唤醒我们孩子们的道德情感。 

没有故事的生活是寂寞的,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暗淡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社会的智慧。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师们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一部部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魅力。因此,鼓励学生读一些著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改善我们日渐贫瘠的道德生活,对于家庭的和谐幸福,对于学校生活的充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说:“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 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留给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读他们自己的故事,读一些美德的故事,读他人和自己的人生。

文章中字里行间洋溢着温暖的“人间情怀”。作者写道:“且让我们一道在树下坐一会儿,让我们共同享受此刻的宁静与自由,倾听心灵深处细微的震颤。让我们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这样平和从容状态下的教育深情,在我们宁静的心灵里汩汩流淌,它勾起了我对孩童时代的暖暖回忆。

当年的童年,在自由中慢慢地成长。遥想初夏的傍晚,嘴里还嚼着未尽的饭香,便冲出家门,风风火火呼叫着左邻右舍的玩伴,直到夜幕深垂,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当年的童年,在游戏中慢慢地成长。喜欢“跳房子”。在地上画一幢高楼,每一层有不同的格数,有的用一只脚跳,有的用两只脚跳,跳之前得将一个小石块准确无误地扔进某一格子里,然后一圈跳回来将它捡起就算成功。喜欢“丢沙包”。那是个装满生米的布袋,中间站几人,两边各站一人拿小沙包扔中间的人,中间的人则来回逃避以免被砸到,或者在半空中接住沙包则获胜。这个游戏的精髓是眼明手快者得天下,这个游戏的乐趣是从此便忘了尘世的烦恼。 
   
当年的童年,在幻想中慢慢地成长。蓦然间,童年已逝,光阴不再,已然长大,时间的列车驶到了今站。静坐在时间的老屋里,静静地看凤凰花再度悄然开放,看初夏似小姑娘般快乐走来,又姗姗离去,却无法让她稍作停留,与她再续一场前缘。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那时侯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的几本教材,没有任何别的读物、辅导材料,早上来上课,午后轻轻松松回家,作业尽管有一些,也还有课文的背诵任务,但感觉好象都能比较轻松地应付得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是经常有伙伴自由玩耍,一是与自然随意地接触。”那个时代,电脑离我们好远好远,更没有所谓的网络游戏。但我们是那样欢乐地沉醉在大汗淋漓中,沉醉在小桥河畔,沉醉在醉人的春风中。

而如今,现在的童年,我们的学生好像渐渐失去了那种原始的乡野的淳朴的乐趣,他们应该有快乐的幸福的晴朗的时光。让我们给他们拥抱和糖,给他们吻和柔软,等他们变成大人,不觉得缺憾;给他们爱和分享,给他们家和翅膀,就算很平凡但至少很善良,这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天堂。

听和风细雨,知道季节的更替;看柳绿桃红,领略生命的蓬勃;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伫立时间,缅怀已逝的童年。

长大或许是一种烦恼,或许是一种无奈,你须保持一颗童心,你须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且坚定不移,如此,这世界便会将你温柔相待。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东海县牛山街道望东小学  张娟

 

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获益匪浅。最近我拜读了一部好书,静心读之,先分享与大家。

一、《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是把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书信体书籍,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6月的写出的186封书信,期中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自己国家和世界充满希望的高尚情感。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修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呕心沥血的教子书,是父与子感情最真挚的体现

二、傅雷先生的结局

关于傅雷的生平,兴趣使然,了解一些。1957年,傅雷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雷却再也无以幸免。1966年的一个深秋之夜——92日的夜晚或3日的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傅雷先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身上体现出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使得他不能违背自己的灵魂,他同样不能违反自己的逻辑,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被霸占,所以他选择了死,悲壮地走完了本不该走完的一生。

傅雷的谢幕是那么悄然无声,又是那么震撼人心。他说:“我素来对死看得极淡,只有鞠躬尽瘁,活一天就做-天的工作,只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的时候才休息。”人们曾对傅雷夫妇是否应该双双自尽争论不休。有的说虽然悲壮但不值得,有的说只要悲壮就值得。傅雷是一位博爱人类、渴望和平的学者,“他的理想是接近贝多芬与罗曼?罗兰的,就是顽强地追求人类的爱,设想爱最终能化解仇恨使人们走到一起。”(摘自-《傅雷家书》)

三、《傅雷家书》成就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介绍一些发生在身边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和自己的孩子谈论艺术与人生,教导孩子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于自己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可以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

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是他们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四、感触父母的意义

看《傅雷家书》,其实感慨颇多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没有不用心的,但为什么有的父母能教育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父母却相反?我想在于没有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往往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交际,认为让孩子丰衣足食就是尽到了父母应尽的责任。其实大谬,看很多名家回忆,其实小时候受家庭的影响都很深,往往是父亲或者母亲,不一定有文化,但是以自己的为人处事,生活信条等影响着孩子。

在那个时代里,这个家庭也许没有经历什么生离死别;在那段岁月里,这个家庭也许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那段父子离别的日子里,父亲用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续了一段远隔重洋的父子情,让远在他乡的儿子不再孤独。是那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读懂了父亲那份热烈却又深沉的爱。特别是每一封家书中,都有对傅雷先生信的内容的批注式解释,读后,理解似乎更加的透彻和印象深刻。

《傅雷家书》以父亲与儿子之间通信的方式,让我们体味到父亲的教子之道,感受傅聪走向钢琴家一路的酸甜苦辣。从中,我们应该感悟什么?学点什么呢?我的心情,随着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沉重了下来,儿子的出国深造,让父子之情难分难舍。在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这真的是出自一位人过中年的父亲之口,这真的是出自一辈子活在自信,严厉模范下的傅雷之口吗?这是一种委婉的道歉,更是一种深刻的忏悔。

有人认为家书是最为真切的文字,它从不对外发表,一切的言语是那么自然率真,但当中无不包含父母对子女的爱。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做人道理,父母渴望已经年老的自己能为子女付出多一些,让子女的成长之路少一些绊脚石。傅雷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信中,少不了对儿子生活的嘘寒问暖,却比母子对话多了一种深层次的默契探讨。在生活上,他教给儿子外国的礼节,指导儿子的为人处世;在事业上,他为儿子搜集资料,一起研究音乐艺术,他们是一对父子,却更胜似一对朋友。

在儿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时,他以激情的语言唤起儿子的自信;在儿子演出成功时,他以平实的话语说服了儿子的躁动。他为儿子所付出的,远远胜过自己。撇开亲情不谈,傅雷的艺术造诣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他对乐曲的独特见解,证实了一点:在文字上有成就的人,在艺术方面也同样有建树。正是因为此,他们父子的通信,不仅仅是一封封家书,更是对中国音乐教育的伟大贡献,这一封封家书,犹如一杯杯清茶,淡淡清香萦绕心中。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严厉、冷淡、沉默,但是,在他的眼里,有一份专属于我的柔情,在他的嘴角,有为我笑过的甜蜜,在他冷漠的背后,有一种以他独特方式默默为我付出的行动。

现在的父母和孩子交流都比较困难,写信是不写了,就是坐在一起,孩子愿听父母的意见的也是很少的,更不用说一起讨论问题了。也想起自己小时候,对父母的唠叨是很不以为然的,但现在想想,其实是很有好处的,潜移默化地渗透式地影响着我。至少,今日之我,还算是对社会有益的人吧。对孩子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缺一不可,就家庭教育来说,的确也是一件难事。我发现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选择健康向上的或者可资借鉴的话题聊天,至于社会的阴暗或人际的复杂等话题则不宜,因为不想孩子过早的知道成人的社会,如今看来效果也不错。

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英雄,怜子如何不丈夫。”生活在爱中的孩子,对社会的回报也会是爱,但这种爱不是溺爱,应该是教导,是传授。看了《傅雷家书》,确有诚惶诚恐之感,觉得自己有太多东西没有和孩子讲了,有太多的爱没有让她感受,总觉得还太小,现在讲还不太懂,其实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傅聪是幸运的,有如此博学的父母,有这么好的环境及条件,可以在学业、爱情、人生方面得到指导。而象我们这样的平凡的父母,能给孩子一些什么呢,我想只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的氛围。有些东西其实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比如仁义礼智信,比如真善美假恶丑,所谓言传身教,现在想来做得真不够啊。

合上这本文学著作,我获得双倍的感动。傅雷的良苦用心,他那份默默的无私的爱,感动了我,也让我读懂了父亲对我的爱。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一定也要与父亲通通家书,向他表明我的敬畏,诉说我的情思,希望这一切还为时不晚吧!其次,傅雷先生你一封封充满真挚情感的书信中,恰恰让人感受到了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不懈的精神追求,而这也是留给后人最好的精神食粮。品读不完,理解更深,细品诸多,必将发现更多!

 

读蒋宗尧老师《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

李 艳

 

蒋宗尧老师所著《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是一位老教师说给青年教师听的心头话。全书从“教育观念”“教育研究”“教改实验”等三个方面,对自己几十年来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究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呈现一位老教师的师者情怀,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不敢妄评此书的学术价值,但是,我读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道理,那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要想成长为优秀教师,必须从“责任心”和“兴趣”两个方面修炼自己。没有哪位教师不想成为“名教师”“特级教师”,“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理想远大自然无可厚非,可是教师职业性质告诉我们,老师不可能像歌星那样“一炮走红”,他必须踏踏实实地在平凡的工作中修炼自己。要想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就应该像老师所说的“把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只有把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严济慈先生说:“教好书是老师的天职。”其实这句话本身也包含“育好人也是老师的天职”之意。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受教育和影响的可能是几代人,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就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潜心教育研究。几年前、十几年前、几十年前从师范院校所接受的教育知识岂能“一劳永逸”?几年来、十几年来、几十年来所形成的教育经验岂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一切的可持续发展,使命感和责任心必然要求教师的自我发展。

老师认为“教育研究”就是一条优秀教师形成风格的幸福之路。可以说走“教育研究”之路体现出老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担当。埋头于找题目、做题目、批改作业,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如果不思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至少说明教育观念已经过于滞后。教师要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为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发展”提供帮助,老是关注自己的“教”而不关注自己的“学”,这种观念的错位,必然导致教育质量的滑坡。

有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的责任感,就必然能够培养出对教育工作的特殊感情,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钦佩李吉林老师。依她的天赋异禀,身体素质,考上名牌大学不在话下,但是她选择了做一名小学教师。她对小学教育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化作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对情境教学锲而不舍的追求。她的学生喜欢上她的课,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让那些曾经怀疑、冷眼旁观,甚至等看笑话的人们不得不侧目而视。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不在于领导颁发的头衔,不在于自己吹嘘多玄,而在于众人发自肺腑的认同和赞许。

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又必然引领着教师做出一番事业。李吉林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仍把情境教育推向更深层次的研究。老师认为“教改实验是优秀教师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他本人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从来不放弃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而一种研究、一项实验,岂是“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老师所创设和主持的“三环节·三反馈”的教学方式实验研究,坚持时间之久,实验区域之广,实验成果之多,在全国为数不多。

许多老师一开始也有很强的责任心,对教育教学研究也很感兴趣,只是一时间搞不出“名堂”得不到“荣誉”,就“五分钟热度”过后偃旗息鼓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使某些教师也变得很浮躁。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真正有了能力,何患功名不来?把名利看得太重,往往就为其所累。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对于名誉,就好比在海边行走的孩子,捡到一枚美丽的贝壳;倘若没有捡到,你会因为没有捡到而止步不前吗?”真正有所作为的优秀教师不会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他会不断地静心修炼自己,提高自己。

人到中年,我似乎感到已经步入生命的秋天,告别了热烈躁动的夏季,心灵的天空变得澄明淡定。沉淀在内心深处的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首先表现在教学的方法不再青涩,而需渐趋成熟,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心目中比较敬佩家长比较满意的老师。这种责任感也表现在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这个年龄没有理由不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不再盲目地、随意地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种责任感还表现在理所当然地担负起传承的责任。也许我们的学生都走上了讲台,那些年青教师需要我们毫不保留地指导、提携,才会轻轻松松地享受职业幸福感。

拥有对数学教学的兴趣,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中诉说着培育心灵的故事,即使修炼不成,已经在内心深处沐浴着自由的阳光,享受着心灵的慰藉,与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融为一体,此生无憾!

 

教育是快乐的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

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  郄利霞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是一本充满爱,充满人性,充满灵性的家庭教育学专著。读完它,我深深地被赫.斯宾塞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开创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但却对人类有着恒久的价值,就象宝石,经过时光的打磨,反而更加光彩夺目。

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而欧美教育学者在经过多年研究后得出结论:从学习的生理心理过程看,在学习新知识信息时,信息通过感觉进入大脑边缘系统,对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评价,进而进入大脑皮层加以深入判断。判断为有意义的知识信息,就会使大脑产生一种活性物质,促使神经系统网络易于接通,信息被接受和储存。孩子们如果感到有意义、认为重要,学得快乐,大脑被激活,能轻松愉快地学,效率高。反之,若孩子们认为知识信息不重要、没有意义,就不愿学。大脑就不释放活性物质,神经网络就不被激活,知识信息就进不了神经网络,储存不牢,记不住。

 “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的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也许会从里面跑出一只老鼠来,吓你一大跳。”我们平时经常不知道孩子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如何让孩子打开心扉,不知道怎么沟通效果会更好,这十二张卡片的游戏,或许会把问题轻松地解决,谁会拒绝玩游戏呢?这样在快乐的玩耍中就可以轻松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内心的秘密,帮他解决心里的困惑,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更有效。经过数年来的对小斯宾塞的教育和大量心理学的研究,我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终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和自助教育。

 “我认为,与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教育中,宁静、和谐、渐渐的发展、耐心的等待,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太剧烈的变化,急切的要求,则是有害的。”所以让我们耐心的等待,陪孩子慢慢的成长,我们要善于抓住生活中那些小小的喜悦和感动,然后和孩子一起分享,我们种下了一颗种子,只需要给他提供阳光和雨露,然后就是静静的等待,只要你相信它是一块金子,他就会发出金子的光芒,我们只是要去享受他会变成金子的过程。

所以说,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是指学有所获及学会某事的成就感,而且还指学习过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因此,我们应当努力让孩子们确立学习是快乐的信念。只有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打算这样做:

一、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看起来是很小的问题,但孩子一旦明白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力,他也会同样对待其他人。

二、给孩子均等的权力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在班里宣布这样的规定: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是每个同学的义务,在本学期每人最少负责管理班级一天,即值日班长。按照排好顺序,每日轮流做值日班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使一部分孩子因为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而感到失落,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多一些友好和鼓励

学生绝不是我们可以随便发泄怨气的被动接受者,相反,如果在一种友好、亲昵和鼓励的气氛中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孩对子对老师的信任,而且学习效果会好得多。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

四、对家长多报喜少报忧

每每遇到孩子有什么进步或特殊表现时,我都会及时的与家长进行联系,将孩子的进步和成功告诉家长。如此,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自豪感被树立起来,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他们会更多的重复同样的良好行为。

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是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成长的空间,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创造机会,带给孩子快乐的成就感。自己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用自身的影响力,去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因此,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作为教师,更应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当好孩子的老师,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实施快乐教育,创设快乐的环境,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书笔记

东海县石梁河中学   孙克浩

 

一晃工作近20年了,这些年来的数学教学,都是凭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做,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时间一长,对待工作也没有了往日的激情,感觉自己开始原地踏步。原因一方面是心态问题,工作时间一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渐淡,另外,更为重要的是,缺少钻研的精神,不想研究问题,没有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门学问去探索。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教育事业,使工作更有意义,我申请了连云港市2016年度的个人课题,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的工作能再上一个台阶。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等书,受到了很多启发,对提高本人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个人课题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学习该书的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所有评估与考试的依据,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涌现,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学习,不再困惑与不知所措,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为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作为教师,应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是进行一切教学研究的基础,为各种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规定了标准,我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必须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找到理论依据和支撑。

二、该书的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有四部分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前言规定了什么是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首先是划分3个学段,然后按学段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最后提出实施建议。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各个学段中,新课标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等。在课程目标中,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在内容标准中,“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最后按学段分别阐述,这一部分占新课程标准的大部分内容。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最后是附录,包括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和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等。

三、学习新课标的收获与感受

新课标对课题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我所申报的个人课题是《初三数学课堂中数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施方案》,其中数学活动包括数学实验、操作思考、每一单元后面的数学活动以及数学实践课等。在教学内容中,数学活动方面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材是依据课标而定的,所以学习和研究新课标就显的非常重要了。

1.数学活动的重要地位:数学活动在新课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20多次提到数学活动方面的内容,另外也多次提到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实验、数学实践等内容,可见数学活动的重要程度。新课标明确提出“四基”,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双基”到“四基”的变化,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特别是学生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必须经历一定的数学活动,所以课堂上必须设计一定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总结数学思想,以实现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同时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要实现这些理念,数学活动环节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2.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需要领悟与转化,通过参与具体活动,直接领悟获得具体基本的经验,然后对所经历的活动通过回顾、反思等内在的思考,内化为能够理解的合乎逻辑的、抽象的经验,最后将获得的经验在解决新问题中进行证实和运用,重新领悟和创造新的经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就是在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的连续过程中所实现的。教学过程首先应从直接经验入手,再过渡到经验的符号性表象。教学提供的数学活动应该尽可能遵从学生“已有经验—到直接经验—再过渡到经验的符号性表象”经验的获得过程。“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3.对教育教学活动实践的指导: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同时,应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思考、实践、交流等活动,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材,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首先,应保持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工作时间长了,长期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就会产生倦怠感,对工作失去热情,思想容易走向消极,消极的思想除了影响学生成长之外,也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但一个人总要做事,与其整天牢骚满腹的生活,不如给自己找个充满激情的理由去努力工作,即使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至少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让自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次,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当今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换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最后,要做好教科研工作,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以后要用心教学,用心思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师陶杯”、“教海探航”、“五四杯”等论文比赛。多读书、多把理论用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做好个人课题的研究工作。

总之,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本次课题研究前期的经历,也使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的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正的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还不高,今后,我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认真研究,向优秀教师学习,为以后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我为什么成不了教育家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东海县驼峰中学  孔辛

 

看到这样的标题你也许认为这本书流行这些年,该过时了吧!可再拿起这本书来读,我不仅感受了作为教师学习这本书的重要,还觉得作为个人成长更需要学习他的人生观。读魏书生的书,字里行间露着朴实,感觉他就是我们普通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也是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有共同经历、同样感受的人;可他又不是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不是普通的领导者,他是真正的教育家。

我们许多年轻的教师刚走上岗位时,也是满腔热血、满腹经纶,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全都实施出来。可当我们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时,比如教师教学生不愿意学,作业不愿意做,上课讲话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谈个恋爱逃学上网、打游戏不回家等等类似的事。我们开始抱怨,我们消极、沮丧,甚至于想既然事实就这样,我们不可能改变什么,那就这样吧!于是,有我们这样的“年轻有为”的一任又一任的教师就这样在抱怨中,不满中,手执着粉笔,脑子里充斥着对学生的偏见,对教育领导的不满,慢慢走下去,成了一批批在教学中抱怨学生教不好,学生很难教的老师。

老师他也有过这样的类似的经历,可他不沮丧,他认为“改变自我”才有出路。于是他坚持努力地积累一点一滴,他把他所遇到的想到的(作为教师我们都经历过,也曾经想到的)记录整理到日记中,他变抱怨为行动,变困扰为激励,积极进取,努力思索┅尽管在那个政治黑暗的年代,他也是被斗的、挨批的对象,但他顶着种种压力,积极自信,努力学习一些技术技能如车、钳、铆、电、焊等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研究钢材,研究刀具。他利用被“劳教”的时间了解国外科技动态,知道更远于教育本身单纯的知识,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人生观,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所以他不是普通的教育者,不是平凡的人,也许不给他学生教,他不作为教师,他也能成为其他方面的专家,因为他有着别人难以具备的成功的人必备的韧性和自信。他的人生价值观,他对人生的态度才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的自信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并需要付出行动的。老师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也给自己的学生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我读了他的书之后更坚定这一点,我感觉到他的思想不仅仅是那些十几岁的孩子指引的指南针,也给我很大的启示。想想是这些孩子需要这样的指引吗?不仅仅是,我们,我们这些教师也同样需要这样的指导,因为只有一个健康的,积极上进的教师。才能教育好健康地,积极向上的祖国的花朵。

所以,许多见过他的学生和班级的人说,他所在的学校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他学校的每一个班级给别人感觉到是一个互助互爱互相尊重理解的情境空间;他们学校的教师让你感觉到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教师竞争空间;他们学校学生一起学习是让你感觉到一个自学为乐的学生竞争空间;而你若在那当一名学生会感觉到一个以苦为乐的自我竞争空间…..这太神奇了,这就是老师创造的神奇。

想想自己工作以来的种种情形,我非常汗颜。我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么,我也知道自己有想法,但不能持之以恒地去做。就像老师所写的那样:制定计划时雄人壮志,实施计划时为自己找无数个理由来说明自己不是不能实现自己,而是各种不因不让自己成功。所以我们更钦佩老师自我信念的持之以恒。所以魏书生老师他不是教我们成为一位优秀教师,而是在教我们成为优秀的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真正的做到改变自己,相信他人,持之以恒,坚定自己正确的信念。做一个普通的人,让自己先快乐起来;做一名教师让自己快乐,让学生觉得快乐;做一名校长让学校快乐,让教师教得快乐;让学生生活与学习同样快乐……

在我的教学中,我始终在思考学生为什么不想学?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想学习或主动去学习呢?尤其对于数学学习中的后进生,他们大部分不是智力的问题,究其原因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对这个年代的孩子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作为教师怎样让这些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得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或方式方法。在我们这个大的环境中,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想把我们的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学者或会思考的人或健康向上的人?想到这里我突然脑子一片空白,作为教师我好像没有替学生想过,我只想我的教学内容他都能掌握就好了,考试能考出优秀的成绩那更好了。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很狭隘的,于是借助老师的书我思考着……

曾在一本书中读到:“想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教师先要了解学生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家长说了算,也不是任何人说了算,这在很大程度上由学生的身心特点、自身禀赋、潜在的素质来决定。再教育工作的内容都是外因,这些外因能否对学生起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即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动机、兴趣等起作用。鸡蛋可以变成小鸡的内因。卵石无论在什么温度下也不能变成小鸡。不考虑学生的禀赋,不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观地预设学生的成才目标,设计成才的道路,只能是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所有有责任感的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是说,人是不完美的。人是不完美的,表现在个体智慧素质的方面就是人无全才。通过读书的触发,我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着研究的态度去思考着。在后进生做作业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关注,感到收获颇多。首先,降低作业要求,促进进步。教授新知时,知识的难度都是有易到难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将这些简单、能直接应用新知的练习交给后进生去试一试,可以让他们板演或检查他们在练习本上的书写过程,了解他们的对这个新知的认识,适时指导,高调评价。其次,给他们的找好小伙伴,互助“做”作业。后进生往往由于长期的厌学、怕学而没有认真对待作业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跟不上,而遭受其他学生的漠视与排挤;而有的后进生做数学作业,每天和别人一样,埋头用功,甚至比别人花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可就是学习成绩不佳,细问才知某个知识点他始终不懂,或某个知识点持续出错而自己发现不了;还有的后进生自制力过低表现为遗忘作业或需别人督促才能完成……教师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给不同的后进生找好适合的同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数学作业本上也可“开花结果”。我这里指的是对后进生的表扬与鼓励不仅仅在教学时,可以在他们的作业本上表示。不要认为小学生才喜欢这些图画式的表扬,中学生更爱。

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用真挚的情感去关心、爱护学生,用诚心、爱心、耐心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用实际的行动去改变学生对待数学后进生的学习状态,提高了数学后进生学习的有效性,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在为这一切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深深认识到“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真是我们始终该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有双“慧眼”,用心去发掘并解决发现的问题。

回顾自己教学的实践经历,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总认为学生听我讲就应该什么都懂,听完就会。我自己觉得我把学生都“备”透了,我给予他们我的全身心的爱,为他们牺牲许多休息时间进行批改,可他们却始终学不好┅现在觉得是我自身的问题。正确地看待他们的成绩,合理的教学,正确的方式,有效的方法都是我该思考的内容。教师优秀,学生才能优秀。

魏书生说过:“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懦夫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旧,像一层厚厚的土,深深掩埋着他的才能,他只是在这土下面叹息、抱怨。”我终将不能成为像魏书生一样的教育家,但我却想成为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人,我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思考我所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努力学习成为有想法、有作为的教师。那么有作为的教师更需要必备的一个健康向上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需要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并努力成为有点作为的教师。

 

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

东海县白塔初级中学  袁春杰

 

按照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我在今年2月份重新细致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标准中,专家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讲解了英语新课程的突出特点与进步之处,对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明显的指导作用。再一次研读后受益匪浅,回味无穷。现在,我就对修订后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点内容来谈谈我的读书心得。

一、开展素质教育注重英语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011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作为一名从业12年的老教师,工作期间我也曾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和培训,但多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教学方法上的启发和感悟是有的,但少有完整的理论学习和深刻的思考。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重素质教育,也确实在潜心研究我们的教育,形成了更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是差强人意。《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以前,我们只知道一味地、单方面地知识输出,几乎完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一节课45分钟下来,自己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精疲力竭,不但两败俱伤而且还收效甚微。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将英语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并能够提升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这门外语的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由此英语课程标准在初中英语学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它诣在真正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让老师能快乐的教学生快乐的学。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的丰富,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成为不同国家的公民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也成为官方语言。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人,作为祖国未来与希望的初中学生,学习英语成为他们打开世界之窗的必经之路。

二、转变英语课程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更先进的课程理念,从新课程的理念中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英语学科不单单是一门语言,一个工具,更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具有深刻人性内涵的基础课程。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只强调学生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授课的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操;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是体现外语这门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英语的学习不应该停留在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上,更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通过英语的掌握来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以此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的修养。英语语言的学习,使学生提高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其人文素养,提升其与人相处交往的能力,融入社会,贡献社会。所以,人文性应该成为英语语言继工具性之后的另一个重心。以我校为例,新课程改革下,我校全体教师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具有特色的一、二、三课堂教学模式。最具特色自然数我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英语教学的特色,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所以怎样高效的把新课程精髓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还需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去积极探索。

三、重视学习过程,培养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怎样真正的利用这一规律来培养学生高效进行英语学习还是个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一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也曾多次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给学生。虽然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课后却不能很好的运用这些语言,记忆也不够深刻,过一段时间就又忘记了。由此看来,我以前开展的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做到从他们的心灵深处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真正的开发他们的思维。这次认真读完新课标以后,我更坚定地认为缺乏“思维”的语言,宛若没有灵魂的舞者。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先确保我的学生是理解的,然后再转化为语言,进行“交流”。以后我会将更加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并将以此作为切入口,轻松将他们带入英语世界,培养他们的兴趣。就如新课标说的一样,在一节课中,教师应是引导者;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正确的引导,并采取相应的引导方式,启发并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这门学科,喜欢上它。让他们乐学、愿学,并从中找到快乐。

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健康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应该成为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奖励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每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是做了件事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老师投来期待的目光。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老师都应有相适应的评价。针对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大多以激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每个学生都期待得到老师的重视与肯定,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和成就感。但是评价并不只是一句“Good”那么简单,都是“Good”那么谁是“Best”呢?通过课标的学习,我知道了,我们的评价是应该有层次性的,并不是一句很常见的“good”。评价应该具有描述性、具体并得体。因为每一件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为学生指出他们正确的一面,从而激励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得更好。作为老师,我们还要能以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能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我为了让大多数同学得到激励。打破大锅饭,分层次布置作业。在分层作业的实践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班内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关键是大多数学生克服了对学英语的畏难情绪,树立了信心,减少了两极分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不同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A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每次阶段测试成绩只要进步5分,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学期总评还要看平时的笔记,作业,课内回答问题等,这样重在平时表现,学生对上英语课不敢懈怠,对作业更加重视,慢慢享受平时点滴的进步带给自己的喜悦。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学生们逐渐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老师不会主观地把学生分等,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努力了,达到要求了,就是合格生。

以上的内容仅是我个人的读书感想,本次学习使我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长远的影响。我对初中英语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并且继续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去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直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这次阅读中,我深刻领会了新课标的人性化与工具化的基本要求。对将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供很大帮助。知道了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塑造他们成为德才兼备之人。让我们真正做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努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教育走向生本感悟

东海二中 马胜利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中学音乐素质教育新的方向和内容,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音乐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音乐课程。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的设计,既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音乐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读了《教育走向生本》,结合音乐课标要求,认为自身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培根说得好:“有实际经验的人虽然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物,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办到。”事实证明,理论素养高的人,考虑问题常比较深刻、全面、系统,行动比较坚定一贯。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工作实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埋头苦干,扎实工作。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执行新的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思想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实现新的课程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情感与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法和学法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育走向生本》体现了三个基本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助学习。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做新课改的主人。

3.加强教学理论学习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生生、组组、师生间动态交流,实现教学互动、沟通、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教育走向生本》提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观点。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互动空间、互动自由,学生才能多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学过程要用好教材,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深入,才能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成为师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二、增加经验储备,整合课题研究资源

通过阅读专业书刊、浏览网页、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获取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通过教学观摩、问题交流、专家会诊等专业对话,积累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逐步形成策略性知识,整合课题研究的资源。

1.向专家教师求教

向专家学习,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求教所教学科的知识、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求教高效解决问题策略;学习专家的洞察力、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学会寻找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专家的研究能力,形成和修改假设,收集、处理数据材料,并使之系统化,且予以说明。了解从经验性认识到理论性认识转化 的过程与实质,提高自己的分析、抽象、概括、综合等认识能力,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理性思维的工具和方法。

2.向教学能手求教

教学能手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认知结构,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特的教学个性与风格,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一套管理课堂、掌握教学节奏、使师生活动从一个环节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熟练技能。向他们学习,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及优良的教姿教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善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需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3.和同事日常交流

平常时日,积极与其他教师或教学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学科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专业上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三、面向课堂实践,提高研究成果质量

1.实践与学习相结合,拓展研究思路

在反复的行为跟进中,不断设计、行动、反思、改进教学,运用原理知识、积累案例知识。展示把自己的问题和案例,获取专家和同伴的指导和批评,在求教、碰撞、交流、研讨中,分享实践智慧,开拓解决思路。

2.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改进研究方案

依靠原理知识为支撑,结合个人的案例知识,采用“三段”反思解决问题、改进实践。“做”前反思: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探寻策略方案和预期效果。“做”中反思: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效果评估和策略改进。“做”后,反思:反思跟进实践,形成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

3.实践与提炼相结合,丰富研究内容

养成记录过程的习惯,积累案例材料,记录实践体验感悟,然后对过程材料和实践反思进行提炼,形成具有真实性、故事性、思考性和启发性的典型案例等。实现同化原理知识、丰富案例知识、明晰策略知识。

4.实践与研究相结合,转化研究成果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发展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探索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改进实践,与本校同事、与网络同伴互助合作,进行案例研究,形成教学案例成果,实现经验提升和转化。

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问题诊断和归因分析,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自己的教学行动与教学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在自我对话和自我诘难中,发展自己的教学知识,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全脑教学:影响全球300万教师的教学指导书》

庄志文

 

全脑教学是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的教育改革运动。彻底告别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最佳学习力、最强专注力、最惊人记忆力。将脑科学转化为最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左右脑,整合学生的听觉、视觉、记忆、情感、理智等,创造性地培养出心智俱佳的“全脑学生”。这是一次震撼美国乃至全世界教育领域的改革运动,这是一本能为教育困境带来希望,引导教师高效教学的著作。

一、《全脑教学》列举了七种常见的教学错误

420,安徽亳州蒙城一中学课堂上,学生为拒交试卷,不仅出口成脏还拿板凳砸老师。据视频显示,老师让交试卷,学生不交卷还出口成脏,老师先掐了该学生的脖子,随后几名学生上前群殴老师,还有学生拿板凳砸老师。据悉,当事老师共掌掴学生三次。还有女生笑着上前凑热闹,后来又走开。

学生们真的很叛逆,缺乏教养,但这位教师也确实没有表现的像一名教师。《全脑教学》中列举了七种常见的教学错误,来看看我们在教学中是如何自找麻烦的。

错误一、当我们因为那些不听话的孩子而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并且朝他们大吼大叫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让情况变得更糟。那些最不守纪律的学生往往来自问题家庭,许多学生的家人都经常以高分贝的声音大吼大叫。如果冲着学生大喊能够让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变得听话,那么那些在混乱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都该是模范生了。

错误二、如果老师在孩子们中间批评那些难管教的学生,只会给他们更大的勇气,让他们更加难管教。我们如果在许多同学面前批评那些最难管教的孩子,只会给他们机会让同学们觉得他们很强硬,因此这时候批评他们,他们就会狡猾地公然反抗老师——我是故意用“狡猾”这个词的。那些不听话的学生都是反叛的天才,他们清楚地知道顶撞老师的时候该说什么,并且精确把握尺度,既显得有气势,又不会太过分。在家里以及在朋友中间,他们从一生下来身边就围绕着熟练的反叛模范,那些人的水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老师错误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时,这些叛逆惯了的孩子反而会很享受这种被人注目的感觉。当我们在众人面前批评这些孩子,就是给了他们观众,这样一来,我们反而是在助长他们的叛逆,让他们更不听话。

错误三、缺乏组织能力的老师往往会创造出混乱的课堂。如果你课上有学生不听话,如果你做事毫无章法、不知所措,就只能让事情更糟。你越没有组织性,你的课堂就会越混乱,这是不是很令人惊奇?在那些松松散散,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的老师面前,不听话的学生就会越发得不听话,甚至在课堂上捣乱。如果老师说的和做的不一样,比如承诺要在周五考试,却又把它推迟到下周一;说你希望从作业中看到甲乙丙,却又放宽条件,接受丁;做出承诺却又不能很好地履行,威胁学生却又缺乏执行力,那你的课堂简直就可以成为难管教的学生的天堂了!作为老师,你至少应该做到课堂有秩序,每样东西都有每样东西应该摆放的位置,并且将这种秩序保持下去。

错误四、那些不喜欢教书的老师,班里不听话的学生最多。你越是不喜欢教书,你的学生就越是不听话,这也会让你更不喜欢这份工作。即使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小心地掩饰自己对职业的不满,但你的面部表情、说话语气,甚至是小声的叹息都会出卖你。

错误五、你在课下做的准备工作越少,课上的负担就越重。杰出的教学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要讲的内容做准备、演练、调查、思考、润色。如果在踏入教室前没有做好这些工作,你就会在课堂上不知所措,讲课的水平也会很差。懒惰的老师不会在意自己在课上教的是什么,这样一来,他们就为学生的叛逆创造了生长环境。

错误六、如果你认为班上不听话的学生该和你小时候一样,这只会让他们更不听话。可能你自己小的时候是一个好学生,准时交作业、尊敬师长。你当然是个好学生,至少在你自己的印象中是这样的。你越是想在学生的身上找到你身上的闪光点、优良品质、刻苦精神以及对学习的热情,你越会觉得那些完全不像你的学生可恶至极。当然,你越是不喜欢那些难管教的学生,他们就越是难以管教,并且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你什么才叫“桀骜不驯”。

错误七、下面这条是全宇宙的法则,自然也适用于教学。要么成长,要么淘汰。作为一名老师,你需要不断成长、汲取知识、改变自己,不然就会思想僵化,注定失败。若你没有勇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你便是在自掘坟墓。

在现今教育领域,有很多老师备受不听话学生的折磨,并且用错误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更加混乱。错误的教学方式会使不听话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们会通过他们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叛逆行为的滋长创造环境。

二、《全脑教学》中的五个秘诀和七大法宝

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知识的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师,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先进的教育模式是我们最需要的。

1.全脑教学法的五个秘诀

其实,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想要的很简单,那就是欢笑和游戏。但在教学任务繁重的当下,要满足学生的这两个愿望,难上加难。

秘诀一、如果你让规则很有趣,那么学生就会遵循你的规则。

秘诀二、当老师得到众多学生的支持时,反叛的学生叛逆的行为会大大减少。
秘诀三、教师讲课的时间越短,开小差的学生就会越少。
秘诀四、教师必须首先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管理学生的行为。
秘诀五、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时,学生就没有时间精力捣乱了,因为他们的大脑正在忙着学习。

2. 全脑教学法的七大法宝

在本书中,全脑教学法为这个难题提供了绝佳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创造出秩序井然、妙趣横生的教室,学生也会遵守课堂规则,因为规则充满乐趣。学生们会把这套方法教给同伴,因为他们喜欢扮演教师的角色。

法宝一、 集中注意力:运用到大脑的推理中心前额叶皮层。把这个区域假想成“电灯开关”,大脑其余部分要处理信息必须打开这个开关。
   
法宝二、五项课堂守则:在课堂上演练和使用的五项守则,运用到前额叶皮层、布洛卡区、韦尼克氏区、边缘系统、海马区、视觉皮层和运动皮层。
   
法宝三、让学生当老师:这是全脑教学学习活动中最强大的一部分。学生将运用到他们的前额叶皮层,在说话时激活布洛卡区,在聆听时激活韦尼克氏区,在看到并做出手势时激活视觉和运动皮层。这一全脑活动将有力地刺激海马区,从而形成长期记忆。

法宝四、计分板激励法:随着学生累计奖励和处罚,直接刺激大脑边缘系统以及负责鼓励或警示的杏仁核。
   
法宝五、手眼结合法:帮助学习观察和倾听老师讲课,强烈刺激学生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生长发育。
   
法宝六、 变换法: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口头表达(布洛卡区)和倾听(韦尼克氏区)的能力。
   
法宝七、镜像模拟法:激活视觉和运动皮层,以及其他脑区对学习十分关键的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我们观察并模仿他人行为的时候会被激活。若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或是在适当的时候重复老师说过的话,此老师和学生的视觉皮层和运动皮层相互吸引,师生之间强大的学习纽带便产生了。

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一样的启示。学生的学习力、记忆力、创造力需要我们用心来培养和呵护,而这一切必须依赖于科学的方法。

三、《全脑教学》对课题《高中地理教学“图导图练”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启示

全脑教学法认为,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潜能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包含看、说、听以及肢体动作的训练,让学生能在情绪上完全投入其中。图导图练,旨在各官能并用,同向共进,以做促学,以思导做,在“图”中发现,在“图”中体验,在“图”中感悟,在“图”中思考,在“图”中内化,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品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地理的习惯和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封闭型的,习惯与教师死扣书本,学生死背书本。重视地图能力培养后,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时开始养成“有图必依”的习惯,通过图文结合来掌握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也肯定比单纯死记硬背知识浓厚的多,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图能力培养将迈向更新更高的层次。

2.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大脑潜能的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脑各司其职,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文字、数字、分析、次序、数列等思考活动,右脑主要负责颜色、音乐、想象、空间感觉、韵律等思考活动,而对脑电波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人一般用左脑思考,很少运用右脑,影响了大脑及其潜能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地理这一学科中通过地图培养想象能力、空间感觉的思维活动是大大有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图导图练”的实施,将使学生左右脑同步协调、相互沟通,综合思考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从而有效的开发大脑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地理素质

地图能力培养的中心环节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中来,通过画图、读图、析图等一系列能力的培养既带动地理知识的全面落实,又锻炼了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无图显图”阶段,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地通过图示归纳和概括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开发。通过地图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与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课堂的教学过程密切相关。不要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生成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生成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生成信息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的,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将隐性转变成显性,将其糅合在教学过程中。

 

 

 

 

 

 

 

 

 

 

 

 

 

 

 

 

 

 

本期编辑:刘加宽   范来柱   尚实现   汤宜成

欢迎各中小学教师踊跃投稿,报道读书、教科研活动开展情况。邮箱:dsbgs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