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东海县教师读书通讯(6月)

发布日期:2016-06-30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东海县教师读书通讯

 

东海县教师读书活动办公室                           20166月份

 

 

读书时讯

——2016年全国教师暑期教育随笔征文活动启动………………………中国教育新闻网

读书热议

——教师阅读需要用点儿管理学……………………………………………………熊纪涛

教师书房

——《孩子自觉我省心》:让学生自觉,一定有方法……………………………宿 

读书随笔

——寻求和发现真理………………………………………………………………… 

——无法破译的“黑箱”……………………………………………………………张启道

—一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一书有感……………………………………………刘中深

——《基于教材编排体系优化小学生“数学发现”的案例研究》读书笔记……王海燕

——读教育专著《小学教学新模式典型课例》笔记………………………………高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李建成

——让评课多双“诗意”的眼睛——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郇克会

——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张永东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培养:体验与提升》读后感…………………………解会娟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读后感………………………………………王 

——读《龙门辅导双色笔记:初3化学》有感……………………………………张方铃

 

 

读书时讯

读教育经典 品教育人生

2016年全国教师暑期教育随笔征文活动启动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读书,是古今圣贤修养身心,提高境界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传道、授解、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更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阅读经典,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智慧的源头,也是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动力。中国教育新闻网将携手清华大学出版社启动2016年全国教师暑期教育随笔征文活动,旨在引领教师阅读教育经典,书写读书感悟,更快地实现专业发展,成就精彩的教育人生。

  前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与参与。我们邀请全国各大出版社、热心读者给我们推荐2016年以来,适合教师阅读的优质图书。具体要求如下:

  一、推荐要求

  1、请将推荐图书实现按教育理论类、教师专业成长类、教育心理类、学前教育类、综合类、人文类、青少年阅读指导分类列出。

  2、推荐格式:

  教育理论类

  《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新西兰]约翰·哈蒂著,金莺莲、洪超、裴新宁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月出版

  封面和简介另外打包发送。

  二、活动流程

  1、每家出版社从近两年出版的新书(2015.1.1-2016.6.30)中优选10本,要求销量排名前15

  2、中国教育新闻网遴选各出版社推荐图书,在中国教育新闻网公示。

  3、启动暑期教师阅读随笔大赛,鼓励教师阅读推荐书目,并撰写随笔、读后感。

  4、书目评选属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

  5、推荐书目截止日期为2016630日。

  6、书目发至邮箱:shuqiyuedu@126.com暑期阅读全拼)

  三、推荐结果

  中国教育新闻网将组织广大教师对各出版社所提供的图书进行遴选,撰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并择优在中国教育新闻网刊登。201611月底,我们会组织专家对发布的书评进行评选,颁发一二三等获奖征文,同时表彰先进组织单位。

  我们也会组织专家,从出版社提供的书目中评选出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TOP10图书,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以专题的形式推出结果。

  四、相关链接

  2015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一批)

  http://www.jyb.cn/book/sybl/201507/t20150720_630756.html

  2015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二批)

  http://www.jyb.cn/book/sybl/201507/t20150727_631526.html

  2015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三批)

  http://www.jyb.cn/book/sybl/201508/t20150805_632786.html

  2015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四批)

  http://www.jyb.cn/book/sybl/201508/t20150814_633710.html

  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TOP10图书

  http://www.jyb.cn/book/sybl/201512/t20151209_646044.html

  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书目

  http://www.jyb.cn/book/sybl/201512/t20151207_645759.html

  专题

  http://www.jyb.cn/book/tbch/2014yxjsts/

  2015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征文活动正式启动

  http://www.jyb.cn/book/sybl/201505/t20150507_621498.html

  第六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http://www.jyb.cn/book/dssx/201502/t20150210_612920.html

 

 读书热议

教师阅读需要用点儿管理学

河南省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   熊纪涛

  教师是研究者,更是阅读者。教师阅读需要管理吗?这一问,值得深思。

  很多教师说起自己的阅读状态,大多用随心而读来形容。问其来由,美其名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俨然一个高人隐士的做派。其实,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叙性情所说的这句话,按照管理学的观点来看,是一种目标管理,他读书的目标只在于兴趣。学术界研究表明,陶渊明读书主要是为了依文取兴,感发深微,获一己之心得。他引用、化用《诗经》最多,常读的书有:经书、子书、史书、小说家言之类著作,如《礼记》《左传》《逸周书》《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列子》《韩非子》《史记》《汉书》《三国志》《吕氏春秋》《淮南子》《孔丛子》等;文学类的著作有《楚辞》以及贾谊、董仲舒、扬雄、张衡、蔡邕、王粲、曹植、陈琳、张华、阮籍等人的作品。这个书目足见陶渊明是一个饱学之士。

  用管理学的眼光来看,陶渊明的阅读书目是否真的很庞杂呢?陶渊明是一个由儒入道之人,既有儒家志向又有道家情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又乐夫天命复奚疑。他的阅读书目中,《礼记》《左传》《论语》《孟子》《荀子》等书是儒家必读的经典著作,《老子》《庄子》等书是道家经典著作,而贾谊、董仲舒等人则是儒士,儒道两家的经典书籍超过了20℅,这完全符合管理学的二八法则。管理学认为,一个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由20℅的人来决定,即通常所谓的中高层管理者决定,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概莫能外。就阅读而言,二八法则的要义是,20℅的书起到了80℅的作用和效果,即20℅的阅读书籍构成了一个人主要的精神底色和思想质地。

  阅读的二八法则对教师阅读实践有何启示呢?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阅读可以杂乱,但不可以无根基。教师阅读必须有几本经典著作打底子。例如文化与哲学类的论孟老庄和《理想国》《论自由》等,文学与历史类的《左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教育教学类的《大教学论》《民主主义与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思维与心理学类的《儿童心理学》《动机和人格》《多元智能理论》《爱的艺术》等。其实,朱永新教授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以及开办的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招募学员时有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让学员梳理自己的阅读史来反观自己的精神成长史,最终进行合理知识结构中的根本书籍研读。由此可见,教师阅读必须抓住根本书籍,突破关键领域和主问题,才能保证思想上台阶、境界有提高。

  面对一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微阅读、快餐化阅读和电子化阅读铺天盖地,包括教师在内,我们人人都有机会和权利成为阅读者。不过,作为这样的阅读者,我们又常常感到自己思考的深度性和系统性严重匮乏。这种阅读习惯法则导致我们虽然拥有开阔的视野,但却总是缺乏思想和思考力。叔本华说: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一个人只有经过相对系统而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一整套连贯、统一的思想才得以发展、形成,哪怕这一整体的思想严格来说还没完备。阅读一本书,要想进入一种相对系统而深度的思考状态,必定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障。那么,多长时间才算合适呢?管理学研究发现有个“90分钟现象,一个普通人超过90分钟精力就难以集中,不够90分钟则难以处理好一件事。因此,教师阅读要想进入佳境,必须排除一切干扰,保证“90分钟阅读,否则难以取得最佳效果。

  时间是稀缺资源。身为教师,工作事务千头万绪,如何分配时间、保证阅读的时间,这的确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如果我们采用管理学的做法,将有效化解这一难题。管理学认为,时间是容易流逝的,所以必须抓住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在生活中,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往往是不可靠的,一位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时间安排:1/3用于备课上课,1/3用于研究业务,1/3用于交通交际,或者是1/2用于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1/3用于研究,1/6用于交通交际。事实上,这样的教师在这三方面并没有如此花时间,只是想象中应该是这样。管理学认为,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教师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对时间花费进行诊断,弄清楚时间用在何处、怎么消耗或被谁掠夺了。教师只有学会用管理者的眼光看问题,有效地管理时间、分配时间,教师阅读的时间才能在整个时间系统和工作生态中得到保障,最终在每天中划出相对完整的阅读时间版块。

  教师阅读的目的,除了获得相关知识和精神愉悦之外,大多是和专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如何才能让阅读促进专业发展呢?这就要看教师阅读对图书的判断和选择。管理学研究发现,规划可以提高目标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而在执行上提高效率。所以,一个教师要想实现较快的专业发展,需要做好阅读规划。阅读规划可以参考本学科的必读和选读书目,按照难易程度逐级阅读;也可以请教本领域的权威人士,开列具体的书单,自己一次性购买多本,按照兴趣逐本阅读;还可以根据名师成长录等书籍,搜集名师们认为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然后逐人阅读。一言蔽之,无论是必读书目,还是名师名家所列书目,都是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切肤之见,非常具有必读性和可读性。通常来说,这样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图书层次也比较高,教师专业发展就会比较快。正如科学家牛顿所言: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教师阅读如何推动专业发展,管理学可以明确给出的一个答案是,阅读能否促进发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自己是否重视阅读贡献。如果教师阅读一本有关教学设计的专业书,按照这本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积极地实践,反复运用和操作,最终改变了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这就属于阅读贡献较大的教师阅读。否则,则属于阅读贡献较低的教师阅读。教师通过阅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除了重视读书贡献值之外,还需要依靠组织的介入。现在,很多学校提出了建设科研型学校、书香校园等理念,其目的就是增强组织的内在力量。为了促进教师阅读,很多部门和机构都相继成立了教师读书、教师教研乃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体组织或虚拟组织,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教师阅读的归属感、使命感和方向感。这种抱团取暖的做法,鼓舞了一大批教师投身阅读实践,借助团体和团队的力量获得了较快的成长。

  管理是一门科学。用管理学来观照教师阅读这个综合性工程,教师可以获得更为清晰的评估、诊断、分析和反馈。教师阅读是教师本人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活动,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教师将阅读所萃取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进而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或绩效。(《中国教育报》2016523日第9版)

教师书房

《孩子自觉我省心》:让学生自觉,一定有方法

北京市朝阳第二实验小学  宿濛

孩子难管,学生难教,相信这是困扰许多家长和教师的难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最好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然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普遍缺乏自觉性呢?这与当今家长喜欢大包大揽,而老师又没能真正把学生当作教育主体来对待有密切关系。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去年暑假的一个午后,当我读完吴牧天的《管好自己就能飞》时,是多么盼望快点开学,盼望自我管理也能在我们班的学生身上发挥神奇的作用。今天,读到吴甘霖、邓小波的新作《孩子自觉我省心》,我对培养学生自觉性、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更有信心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个母亲,我很喜欢吴牧天《管好自己就能飞》一书的书名:一个遵守规则并学会自我管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一个遵守规则并且能够自我管理的人,飞到哪里都不会迷失方向。《孩子自觉我省心》是吴牧天的父母联手创作的,全面展示了夫妇二人19年间培养自觉型孩子的教子手记,介绍了诸多实用、有效的教子方法,我也从中深刻地领悟到:自觉一定有方法!

  不少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困惑的事情就是不听话,而这本书提供了不少管用的绝招,如有效教子的九字方针——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有效批评的三明治方针——先肯定、再批评、再勉励,等等。此外,吴甘霖老师总结的自我管理的一二三四法则以及“4岁可学方法论,6岁可学辩证法等教育方法,新颖实用,都给了我很多启示。

  通读全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吴牧天记录的长达68万字的自我管理日记,这些每日一点一滴的总结与反思,最终聚沙成塔,形成了他坚不可摧的生活好习惯和步步为营的未来之路。吴牧天从17岁生日那天起,每天记录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关键词:将当天的主要内容,以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昨日计划执行情况:对头一天计划的运行情况进行回顾,免得计划落空。

  三、今日最大收获:今天取得的主要成绩,或在某方面得到的正面启示。

  四、今日反思:今日犯的错误或看到别人身上发生、自己应借鉴的教训。

  五、明日计划:对明天要做的事情提前做好安排。

  于是,我也让我班上的学生,尝试照着书上的方法每天总结自己的学习生活。收获可以来自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处景……“反思可以让孩子们深入地反省自己和别人的成长。不用家长和老师说教,就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这是成长的必要功课。计划则要细化到具体的事情,如:几道题,几点完成作业,看几页书等,这样有利于第二天的反馈评价。关键词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短句,可以帮助孩子们提炼收获中的中心意思。

  想想看,学生的自我管理日记从四年级开始写,若是坚持到六年级毕业,那不仅是写多少万字的事情,而是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不能寄托在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和逼迫下,而必须建立在青少年学生自觉负责的基础上。因此,能读到《管好自己就能飞》和《孩子自觉我省心》这两本书,我觉得非常幸运,因为这两本书明确指出了自我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读书随笔

寻求和发现真理

——读《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有感

李静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分别讲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中的基本理念之重构”,阐述了教育情境与教育时机的及教育机智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运行条件分析与优化,强调了教育活动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幼儿、环境及管理四个主要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 ”,说明幼儿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针对五种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进行了策略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策略”,教育活动评价是现代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之一,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能力。

一、智慧的教育

我们每天都在组织着教育活动,可如何做到有智慧的教育呢?在看到观察幼儿时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方法时,我知道了怎样做可以使自己更好地去获得有效的信息;了解了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各环节的实施目的及如何准确把握活动进程与时间、节奏,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认识了我们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语言的使用能富有情感性、形象性、启发性、逻辑性、生活性、文学性、简练性等的必要性,了解了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气、修辞、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实现语言完整表意的作用。幼儿学习与成人的学习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愉快的游戏的过程,幼儿园学习过程与生活的过程紧密融合在一起。因此,幼儿学习体现出如下基本贴点:
1.幼儿总是在积极主动的不断适应着日益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幼儿阶段,环境对幼儿的塑造性是最强的,而儿童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改造力则是一生中最小的。可以大胆的说,环境的性质和质量决定着幼儿成长的方向和质量。因此,幼儿园的环境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而不是过分随意的。 
 2.幼儿常常是积极地、自发地游戏,并且最喜欢自发的游戏。幼儿是游戏世界的发起者和建构者,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开展游戏。幼儿有了游戏的自主权,才能进产生真正意义的游戏。
3.幼儿的思维是灵活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只要我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内容和宽松的教育环境,幼儿就能产生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只要我们接纳并积极强化幼儿独特想法,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4.幼儿是好奇的、对感官刺激敏感的,因此,学习也是敏感的进行的。例如:幼儿经常表现出顽皮的言行,并常因此受到成人批评或者呵斥。这样的负强化在削弱幼儿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敏感性以及创造性等宝贵的品质,最终导致平庸的人多。所以我们要善待顽皮的幼儿
5.幼儿是热情的、关心的、天真的、自我中心的,学习过程是情绪主导的。幼儿受其好奇心和敏感性的影响,他们广泛的关注各种食物,能投入极大的热情探索身边的食物。他们时时陷入对某种事物的关注之中,或者说他们总是忙于具体的事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感受理解这环境中的人、事、物,并与之互。对幼儿这种自我中心的认知方式切不可贴上自私没责任感等的标签,而加以批评。这些是去心里发展必须经历的自然阶段,成人应予以理解和尊重。
6.幼儿对问题是善于应变的。在许多成人眼里,幼儿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总是向成人求助。其实,我们忽视了幼儿的另一面,就是他们总是积极的想办法解决所遇到的矛盾、问题,甚至困难。当自己无法解决时才会向大人求助,依赖性是成人的不恰当反应造成的,而非儿童天性。当儿童求助是,正确的做法是引导,而不是直接帮助。如果成人代替他们解决问题了,不仅仅是使儿童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而且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很无能,从而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
7.幼儿学习不仅仅开始获得知识,他们正在形成习惯和价值观。只要幼儿在活动着,就在形成相应的习惯,如:饮食习惯、排泄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认知习惯、游戏习惯以及各种动作习惯等。只要有活动就会就会有感受,个人的感受是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所以法国人应密切的关注幼儿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不使这种不良行为吧变成习惯。
8.幼儿对人、对交朋友感兴趣,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习。从本质上将幼儿是喜欢交往的,及时是已经形成孤僻特征的幼儿也不是绝对排斥他人的。在整个幼儿期,叫交往学习时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利益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往往能发货的较好的发展,反之则不然。然而事实中,成人对幼儿交往需要和兴趣比较忽视,甚至不经意间剥夺他们的交往。如在幼儿园里,就有许多不必要的不许孩子互相说话的限制。幼儿对人、对交朋友感兴趣永远是值得鼓励和重视的。
9.幼儿学习时靠物质定位或调节的,大多数是操作学习方式。在感觉运动思维符合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幼儿期,儿童的言行和思维内容大都是有所接触到的物质引起、维持或者转移的。幼儿对物质的注意时间、作用方式等很大程度上是由该物质的特征决定的。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结构、功能、数、量、轻重、光滑度等特征都是刺激,都会引起幼儿不同程度的关注。
10.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要保持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想象力,需要做到是幼儿不断增长知识经验。
11.幼儿总是想在积极地试用语言学习。通常情况下幼儿喜欢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喜欢彼此倾听,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幼儿是天才的语言获得者的原因吧。在适当的母语环境中,幼儿可以不知不觉的学会母语口语。同理,在适当的外语口语环境下,幼儿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说外语的。随着对幼儿学习能力得到深入研究,发现幼儿期不仅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时期,而且也是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期。
二、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必须对理论与实际进行反思,发掘自身的理论资源与发展能力,建构理论与实践对话,理论工作者与具体实践工作者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对话、理论工作者与具体幼儿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对话的智慧的幼儿园教与学。社会。家庭、儿童的变化,都要求我们的幼儿园必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就使得教师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要变化,评价方式要改革,服务方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资格要调整、幼儿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构建自己的幼儿园教育学理论以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

给我帮助最大的就是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和第四章幼儿园各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了,风趣易懂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生动的案例分析相结合使我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是我们为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与幼儿互动互育互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导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求我们要根据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境和幼儿的实际需要会灵活及时地调整具体方法,这即是我们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也是该如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面对的每个幼儿都是富有个性的,每位家长是独特的,信息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教育过程中是不会出现矛盾教冲突的,这些都使得任何抽象的、外加的理论都显得苍白乏力,而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自己能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出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及新问题,能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不仅知道了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儿童,读懂儿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尽可能地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契机,将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真实生活来实现;要尽可能地避免告诉儿童现成的、结论性的知识,不仅引导儿童探索怎么做,更要启发儿童知道怎么想;对儿童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能正确对待与处理价值冲突。在教学方法上,既注重传授,更要注重 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儿童“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儿童“寻求和发现真理”。还知道了在教育评价上,不仅仅看到儿童对于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同时更要看重儿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儿童个体的发展与内部变化。对于幼儿不能“偏爱”,“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区别不仅是在乖巧与顽皮上,还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现,对于孩子的评价要客观,不能让主观情绪占据主导,以致不能客观公正。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利用好每一个情境。

 

无法破译的“黑箱”

——读《支玉恒老师教语文》

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    张启道

支玉恒是个“怪才”!于永正老师这样评价他。

支老师原是体育老师,年近四十才改教语文。这一改,改出了小语界一颗天王巨星。他的课,不仅全国小语界同行交口称赞,也让专家学者拍案叫绝。

近日,我再一次捧读《支玉恒老师教语文》一书,又一次获得丰厚的收获。可以说,此书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忠实地记录了支老师对小语教育的理解、对小语教学的思考和对小学教育的热情。但是,每读一段文字都像在品尝一杯佳茗,让人享受清香而又回味良久。

一、千锤百炼出风格

我曾想,前些日子“阿尔法狗”能赢取围棋巨星李世石,那么将来人工智能的“阿尔法狗”走上讲台,该会给老师带来怎样的挑战?当科学家们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先进的教学方法、适切的当堂点评艺术等等输入智能机器人,这样的机器人老师比普通老师差在哪儿?那么,一线老师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教学阵地?读了支玉恒老师的这本书,我忽然想到一个词:“教学风格”,这大概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所无法做到的。

什么是风格?记得一位作家曾说,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坚持下去,就会养成风格。我想教学风格不是先天性的,不是人天生就会拥有怎样的教学风格,只能说他可能有较好的做教师的天赋,教学风格后天形成的因素几占所有比重。

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首先是标新立异,敢于创造。用支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教学要有独到之处。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想一想: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敢不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是对老师有无创造性的一个检验。支玉恒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每一堂课都要努力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案,决不落入老套、俗套,要准备别人想不到的引入谈话,考虑别人不曾考虑到的突破点,选择别人未敢尝试的教学方法,采用迥异于他人的教学过程,组织打破常规的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别人尚未运用的评价激励手段等等,要使你的每一节课都让人有一种“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教”的喟叹。总之,要使你的教学处处焕发创造性的光彩。

其次是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于永正先生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支玉恒老师说:“向别人学习,永远是必需的,关键是怎样学习。”“学习的目的当然是取人之长,为我所用,但决不能照搬。照搬是最没出息的一种模仿。”究竟如何学习,支老师说得好,就是要把别人的每一个精妙之处,与他的教学思想、教学构思联系起来,进行理性的分析,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思考可吸纳的成分和程度。不能片面地模仿人家的长处,只知道人家穿裙子美,不知道人家穿裙子为什么美,把人家的裙子硬套在自己的身上,可能只会收获“东施效颦”般的病态美。把别人的东西,融进了自己的教学宝库中去,体现出来的,应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就像消化了食物,汲取了营养,长出来的仍然是自己的血肉。

二、洗尽浮华成高格

作为一名老师,大概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卓异的教学风格,有的人还巴不得精心包装一堂课,企图一炮打响,弄出个名堂,红遍大江南北。于是,所有的方法、手段,都搬到一节课中,动辄声光电,动辄小组讨论(一两分钟),动辄表演、游戏,甚至吹拉弹唱外加画画、动漫演示,企盼着一个环节下来,听课老师掌声雷动。

其实,这样的课堂,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老师自己“出彩”以挣得面子。表面上看,课堂热闹非凡,却对学生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学生只不过是老师表演的“道具”,是老师的陪衬或配角。这样的课堂,看不到老师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辅导,看不到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那么,无论怎样精彩纷呈,又有何价值?因为老师没有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运用语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学语文。

支老师列举了许多案例,说明一些课堂并不是“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导致课堂中看不中用的道理。比如一位老师执教《詹天佑》,展示了一个很漂亮的课件,演示火车到底怎样走“之”字形线路爬山的过程,学生看的很热闹,也一看就懂。但是学生是通过什么手段懂得的?是语文的手段吗?是通过语言实践懂的吗?是经过语言实践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吗?不是的,那是非语文的手段,与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没有关系。

洗净浮华,支老师把传统教学中的朗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教学风格在于他开创了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代讲”之风,创立了“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式教学。他认为“讲课一定要少问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阅读是教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最主要手段。鲁迅、胡适等文学大家,哪位不是阅读大量的文言文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学素养?钱学森、苏步青等科学巨擘,哪位不是在阅读古文作品中汲取了馥郁的语言琼浆?但是,我们的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不是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支老师把读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时任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的学术委员杨再隋评论说:“善于抓住‘读’这个基本训练方式,以读为基础,为纽带,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法,以读促写……”“为从一讲到底到一问到底的语文课堂教学,送来一股清凉的风。”黄亢美先生也赞叹:“自此全国很多地方兴起了‘支氏品读法’”。

三、不待扬鞭自奋蹄

按理说,年届不惑,身体欠佳,从事小学体育教学二十年,以后的时光在教学岗位上混日子,大概谁也不会摔了支老师的铁饭碗。但是,支老师没有得过且过,不能教体育,改教语文,虽然语文底子不好,一切从零开始。为了练好字,他整整花了三四年时间练写毛笔字;为了练好朗读,他对着录音机自读自录,录了再听,听了再改,改了再录;为了掌握拼音,他拜其他老师为师;为了学他人之长,他听了无数老师的课;为了上好课,他每节课后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或教训;为了多读多学,他的个人购书能够开办一个小阅览室。

上好一堂课,必须得有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的支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一堂课,要做一辈子的准备。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什么有的老师一年又一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却不能有所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沉潜于教学,没有对同一个内容的教学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精进。我想支老师当初改教语文,也并未想到要谋求个名师的头衔,他对语文知识、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孜孜以求,是出于自身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学工作的迷恋。

于永正先生认为勤奋是促使支老师成为“怪才”的第一位原因,但是勤奋还不能完整地描述支老师的治学精神。19893月,支老师突患脑栓塞,左半身瘫痪,住院卧床6个月。然而,支老师并未因此沮丧,他始终认为他不会被疾病打倒。肢体瘫痪,但大脑、眼睛、嘴巴并没瘫痪,他继续读书。奇迹出现了,住院后期,他的肢体逐渐苏醒。9月份出院,已能持杖而行,后来,11月份就乘车赶往成都,讲出了全场喝彩的《第一场雪》。

支老师经常引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支老师一生不幸和幸运交织,不幸的是灾难丛生,幸运的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困难压不倒他,疾病打不垮他。这是什么精神?自强不息,刚毅顽强!还不止于此,还在于他“燃烧的激情,充沛的活力,全心的生命关怀……”

著名语文理论家、实践家、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说:“支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没有被破译的‘黑箱’。”以我的肤浅学识、平庸之才,当然无法破译支老师的教学艺术的秘码,但是在支老师的教学富矿中,捡拾到只言片语散金碎玉,就足以蒙受点化,启迪思考了。

一个细节时代正悄然而至

——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一书有感

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    刘中深

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主编的《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这本书。书中汇集119个名师经典课堂教学细节案例,体现出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特级教师们的智慧。这一个个别出心裁的精彩设计展现在我眼前,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名师们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这将成为我教育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将激励我不断成长进步。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唯有细节决定着成败,所以老师对于细节的处理将决定一节课的成效。

一、精心的课前交流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被大家公认为是“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天使”,“爱”贯穿在他课堂教学的始终,“情”的激发连接教师学生书本的纽带,有“趣”的氛围创建是他教学的又一特色,着眼点新颖,语言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是实实在在,于老师则是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课堂教学高潮,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体悟优美的文本语言,从中获得美感。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则是以他最具“情智”味的语言,让一个个孩子们自信起来,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名师们各有各的教学风格,每个人的教学思想理念都自成一派,但对教育教学的炙热追寻是相同的,对一个个可爱的孩子的热爱是一成不变的。名师们都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常会用几句简短的话来打动学生,很快地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孩子们自然也很快能以愉悦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来,融入课堂学习中扮好自己的角色。这吸引力我觉得应该是名师们能自觉地定位自己,始终不忘自已应该扮演好孩子们朋友这个角色,对学生则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他们最善长从心理学的角度选择恰当的角度、合理的时机交流,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着学习的愉悦,在不知不觉中早已保证了教学的有效和高质量。

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上课之前交流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孩子们进入课堂学习的效率,营造良好氛围在此一举,从书中的一个个鲜活课例可以看出,这一举必须成功。从名师们课前谈话的风格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名师的精彩在于——能蹲下身来平等地和孩子们交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他在课前互动交流环节中就显得幽默风趣,孩子们在交流中说话有失分寸,薛法根老师当时就纠正了那孩子的言行,课后在交流中对我们说:孩子正在成长,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我们老师应该给予孩子们帮助,使其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样孩子们同样非常信任你。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好更快融入。

二、精彩的课前导入

众多名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曲曲优美的乐章,而引入新课的每一句话都是这乐章的歌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时,导入很有特色,她通过叙述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顿时兴致高涨、浮现连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好老师,会上课的老师都知道,掌握这一点也就等于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级教师孙双金在导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很独特,他以一曲《好汉歌》开始,让学生在音乐响起这样的环境中,再现自己心中喜欢的水浒人物,然后才让学生解释“好汉”代表着什么意蕴,最后教师在齐声朗读中板书课文题目。

名师们的导入确实是别出心裁,其效果也是事半功倍。为什么呢?因为名师最早已洞察到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事例以诱发学生就成了他们的习惯,“趣味性”早已成为他们吸引孩子们的法宝,怎样才能把抽象的枯燥无味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这才是他们的智慧所在。孩子们学得容易,课文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既接受了新知,同时在理解力上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才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有了对课堂导入的重视。教师们新奇地发现,一节课如果导入失趣,那整整一篇课文的教学基本是无效的,原因在于学生学习之初,就对此文无兴趣。

三、精道的课堂评价

名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寻找各种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我们意想不到的角度对学生作出评价,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各个学习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这也充分体了名师们对每个孩子的肯定和赏识,师生距离接近了,营造一个热烈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也就顺其自然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自是不用多费气力的了。

假使我们的课堂不关注孩子们的那些学习细节,一味地强调用“一把标尺”去衡量每一个孩子,那么优秀的孩子们将会变得浮躁不堪,因为课堂上根本没有他们可学习的知识,中等的孩子们也许可以达到我们老师所谓的要求,但根本得不到他们应有的发展趋势,学习落后的孩子们就更是可怜了,根本得不到教师的激励,很可能从此就种下了厌学的种子,课堂教学定然也是死气沉沉的,孩子们没有了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这个班级也就变成了差的班级,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校园中存在的后进班级吧!也许根在教师的观念上,可见教师的小小评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四、精致的课堂提问

看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实例,使我感悟到老师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坏,教师提问质量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越是均衡。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已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所在,浅显的问题孩子们根本没兴趣,综合性的问题对孩子们才具有挑战性。名师们的课堂常常是将“疑”设在孩子们对新旧知识的认识矛盾之中,优秀的孩子们在“质疑”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带动了全班学生开始强烈的精神追求。孙老师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用语贴切,问题也是层层深入:“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了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语。”这一句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提出疑问,同时设下一个选择疑问句,给同学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

总之,从名师们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努力的目标,我将会向书中的名师、身边的名师虚心学习,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实现“课开始、情趣生;课结束,趣尤存”的教学效果。

《基于教材编排体系优化小学生“数学发现”的案例研究》读书笔记

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王海燕

【前言】

个人课题《基于教材编排体系优化小学生“数学发现”的案例研究》自研究以来,本人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教育书籍,力求从书中开拓专业视野,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下半年,本人主要阅读了《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这本书,现将阅读思考情况总结如下。

    【正文】

毫无疑问,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育改革无一例外都是从课堂开始的,打造低碳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理所应当成为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但何谓低碳高效课堂?从课程改革要求看,如何建构与理解“低碳”与“高效”?我想,只有厘清“高效课堂”的内涵,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够寻求有效的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带着诸多疑问,我阅读了《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这本书,试图从名师们那里获得答案。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这本书汇集了全国诸多名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充分展示了名师对课堂独特理解与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全书分“好课标准”“问诊课堂”“数学之道”“观课品课”四个部分,共38篇文章。沉下心静读,字里行间充实着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折射出名师们深邃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智慧,启迪我对教学的深层反思。

一、在“好课标准中建构高效课堂

在本书的“好课标准”部分,名师们各自建构了对“好课”的理解,我认为好课与我们时常提及的高效课堂是融合在一起的。甚至可以划上等号。那究竟什么样的课可以称得上是好课呢?传统的应试教育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能将所教的内容学会,当堂测试达成度高,这节课就是好课。很明显这种观点将教学目标单一理解为知识技能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好课”除了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更多的要从能力、情感层面关注学生的素养以及数学兴趣。正如张齐华老师所秉持的好课理念“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我所坚持的,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

他所讲到的“全部数学素养”也就是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讲得更广泛一些,也可理解为教师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境界,应从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

工作至今,通过教学录像、现场观摩我多次走近名师的课堂。每次课余总是留恋感叹于特级大师们的那种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被他们深深折服。听课的时候,我总是会认真的把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一字一句的记录在我的听课笔记上,制成课堂实录,为得是将其“原样”复制,跌跌荡荡,磕磕碰碰地这样模仿了几年,想让这份精湛和美感同样绽放于自己的课堂。我相信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肯定也会像我年轻时一样。从模仿开始,我不能说模仿不好,但简单的模仿总归会以“失败”告终,就其原因,撇开特级大师们那些精湛的教学技巧、技术、智慧难以简单“克隆”之外,更深层的问题是,大家忘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的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的一种自然流淌,在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课堂往往是不能被复制的,不能完全被“解剖”的,因为一堂自然流淌的课是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是执教老师众多优秀品质通过无形的整合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风格,这跟一个人的内在素养,个性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二、在 “问诊课堂”中审视教材价值

在“问诊课堂”版块,让我了解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如何让错误价值最大化等问题。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的价值审视和定位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或多或少地遭受了教师的“冷遇”。徐斌老师在列举数学课堂中的“三无”现象时,“无看书”首当其冲。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可以看到,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数学书。有不少教师认为,现在只要凭借多媒体就能把课上好,教材嘛,无非是个例子。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曾听过一节《分数的意义》,执教者没有使用教材,而是自编游戏,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东西(苹果、橘子、糖果等实物),结果学生没有理解“单位1”,教学基点定得过低,也没有抓住重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也许执教者在设计教案时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但为什么好的创意却失败了呢?很显然,教师没能对学生现在的知识进行正确定位,创设的情境未被转化为解决重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很多名师谆谆告诫我们:教材的导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活用教材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质量和水平的显性标志。名师们总是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服务。例如在《认识几十几》时,教材上有一道题让学生数一数共有多少颗五角星,这些五角星是杂乱无章的,目的是启发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用不同的方法来数,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就很好地领会了教材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数星星比赛,让学生自己数,并想一想怎么数得快又数得对。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是11个数,有的55个数,有的1010个数,还有的学生圈起来数……教师还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认为1010个圈起来数最好,不容易漏掉。而另一位教师则没有真正领会教材的意图,在黑板上画了很多五角星,画得很有规则,学生毫不费劲就数出来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使培养学生的数感成为一句空话。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名师们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在教材倍受“冷遇”的时候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如何正确使用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作出了种种“热”思考,使我也深受启发。

三、在“观课品课”中感悟教学规律

在“观课品课”部分,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来剖析教学的方法和艺术,如缪建平老师所提到的“让学生在触摸中学习知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对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因此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为学生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新奇的世界,让学生触摸知识。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然后感悟知识,获取知识”。

的确,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可感知的直观形象,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也非常注重借助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追问为什么要进行直观性教学?直观之后教学又该走向何方?我们却很少有深入的思考。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发学生的思维,直观性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强度,起着促进注意力发展深入的作用。但是运用直观性的目的绝不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放,倒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个阶段上使儿童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上去”。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观点,不禁让我联想到前些日子儿子暑假作业(三年级)中的一道题:          图中由(    )个小正方体拼成,再拼(    )个小正方体能变成一个大正方体。我在讲给儿子听的时候,先让儿子看图独立思考,儿子得出的结论是:图中由6个小正方体拼成,再拼6个小正方体就能变成一个大正方体。我没有急于否定儿子的结论,而是借助ppt让儿子实际操作拼一拼,在拼的过程中儿子明白了,添6个小正方体之后组成的图形仍然是长方体,需要再拼21个小正方体就才能变成一个大正方体。儿子明白这些后,我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让儿子再次看图,在脑海中整理拼的过程,及时发展空间观念,充分发挥直观性的价值。

由此可见,直观性的操作可以让抽象知识易于理解接受,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找到答案”这个目标上,那么“直观”就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教学中,我们在运用直观性的同时,必须注意将直观逐步过渡到抽象。

读教育专著《小学教学新模式典型课例》笔记

石梁河镇第二中心小学 高江

目前,教学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各个学校正在努力探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新的《课程标准》也强调要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就是转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月份,我有幸拜读了《小学教学新模式典型课例》一书,本书精选了全国具有影响的八大教学新模式:(1)主体性谐动教学;(2)活动教学;(3)情知教学;(4)愉快教学;(5)开放式教学;(6)创造教育;(7)科技教育:(8)非智力因素教育。书中对每种教学新模式的介绍,内容详实具体,具有生动性和实用性;每一课例包含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专家点评等内容,实用性极强,每种模式的课例以语文、数学、科学的活动课程为主,既具经典性,又具广泛性。这八大教学新模式是小学教育改革成果的代表,也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模式,当时连云港教研室推出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提出的六模块与其中的教学模式较为相似。本书多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为小学教学改革演绎了成功范例,为我们备课提供了经典教案,我认为是我们老师必备的教学参考书。

  通过阅读书中的案例,我真的感觉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对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可以解决许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案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阅读案例的人反思教学实践,深入思考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我感觉到给我们老师带来一下益处:

  1、是老师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导师。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我们研究自我的课堂教学方法,汲取和借鉴他人成长的经验,为自己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2、是老师走专业化的阶梯。通过对阅读和学习,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接受式培训变为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境模拟、角色换位、集体讨论等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

  3、是老师教学理论的源泉。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纯粹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传话接力”式偏差。

本书以叙述的方式,再现教学实现时空中发生的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及场景,从中反思、感悟,得到个性化的结论,是一线老师最适宜的研究思路。为了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学习和借鉴的材料,作者编写了这本案例读本。精心选择一些经典的案例,并适当归类。每个案例后面有“评析”和“思考”。“评析”是由编者在尊重教师们的体验、领悟的基础上,围绕案例所提供的丰富情境和思考的空间做一个简洁的评析,帮助教师们拓宽视野,做理性的思考和提升,起到举“一”而反“三”的作用。“思考”一栏,是想用一两个思考题来启发教师把精选的案例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比较中辨别、内化和提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书中的教学设计能很好的让我们去领悟,通过评析去提升,通过思考去内化,帮助我们教师把“新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落实到课堂上。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李建成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对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到不咋样。

2015年,我又一次申请了连云港市教科所个人小课题,令人欣喜的是课题立项了,每次都带着忐忑与兴奋,用心的写了课题的实施方案。也生怕自己对课题的研究达不到教科所的要求,于是我借阅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拿到这本专业书,立刻被它那生涩、枯燥、深奥的专业理论难住了。有点看不懂,不想看。但再一想,要想提高课题的研究水平,顺利的完成课题的研究,那就必须看。于是我又一点点的琢磨,一点一点的消化、吸收。

董奇教授所写《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才知道问题的原因之所在,心情豁然开朗。因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科研能力的决定因素就不再是知识的继续积累,而是受方法论水平制约的思想方法的批判性与创造性。董奇教授所写《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该书的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分别从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进行了论述与阐述。使我了解我了解到课题研究的三个基本组成:构思与设计、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第二篇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中,从课题研究与课题选择、课题选择的策略、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四个方面,比较全面的论述了,如何选题、课题选择的原则、如何研究等做了详细的论述,读了以后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深刻认识到课题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非常复杂的长期工作,同时,课题研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如何选择研究课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而且也是一门重要的做学问的艺术。这不仅因为它是研究的起点,而且还因为它是决定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正确地选取课题,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起点,又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所以成功的课题研究,它的选题最为关键。 “选题”是研究开始的第一步,好的选题就是成功了一半。选题很重要,选题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而正确选择课题应当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而这对于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确定课题确定以后,就需要考虑如何设计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完善,不仅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进程,而且还影响着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所以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经过周密的思考而制定出包括最后如何统计分析到得数据在内的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因此,要揭示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就必须在用各种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之前,缜密地做好研究设计工作。书中用平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标准,而在第三篇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中详细阐述了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中经常运用到的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及现场调研法等。同时还详细地表述了这些研究方法在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心理与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无法在研究报告中全部呈现,因此,研究者必须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评价与汇总,从而使资料、数据完整地、真实可靠地反映事实。此书第四篇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非常详尽地阐述了,只有对经过整理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才能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因此,董奇教授在书中讲授了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的相关知识。总之,你在课题研究中会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这本书都可以给你明确的答案。  同时,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对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也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前研究某个课题的时候,我关注更多的是研究的过程,而在研究的题阶段是不定性的根据研究过程给出研究的结论结论流于形式。研究结果要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并且文字的表达也要结构严谨,完整,论证深刻有力,这样才能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内容详实,结构严谨,实用性恨强,为我们平时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了我们的教科研能力的提高,让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更科学,更有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感悟,不断学习,不断深入。

让评课多双“诗意”的眼睛——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

郇克会

  “诗意语文的倡导者王崧舟老师,是一位不经意间就能迷人的著名特级,听其课(只能有幸在网上视频中)、读其书不经意间就能感觉到其人、其书中散发出来的诱人的诗意气息。理所当然,作为仰视他的读者之一,也能在不经意间有所收获,读其《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一书,便是如此。

    书中,王崧舟老师点评了好多诗意语文的课例,除了课例精彩外,其点评亦能显出诗意的文化特质。妙语佳句随手拈来,名言古诗锦上添花,尤其是他的点评语言中排比、对称的运用,让人读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文化气势。掩卷之余,不得不艳羡江南才俊的盖人才华。诗意语文,无论是课例,还是点评,均名副其实,让我折服。

    对课例的精彩点评中,王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有双诗意的眼睛去评课,才能有所发现;有颗诗意的心灵去赏课,才能有所收获。虽然不是什么新的观点,但足以让我们再清醒一次,该如何对待评课。如他所强调的,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课堂中流溢的美,哪怕只有一点点,如果心无智慧,就不要指望对课堂中闪现的灵光能作出会心的响应。

    点评中精彩的诗意语言很多,现摘抄几例,以资共飨。

   “评课者首先要有温度,是发现阳光、播撒阳光的温度。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一节语文课应该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第二味是人情味,第三味是书卷味

    语文存在就像一只手。手心是内容,手背是形式;手心是思想感情,手背是语言表达;手心承载人文性,手背体现工具性。它们是一体两面,合二为一的,可谓手心手背都是肉。

    语言的秘密就是怎么遣词造句,怎么谋篇布局,怎么剪材,怎么修辞的秘密。

    感受语言,领悟语言,最终要落实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上。否则,感悟到的东西往往就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没有思想的技术是盲目的技术,没有技术的思想是苍白的思想。只有思想与技术的高纯度合金,才能锻造出啸傲语文的倚天长剑。

至真 至简 至爱——

读于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于老师的文字简单,一如他的教学风格,最简单的表达和最简单的做法,却成就了他的学生,成就了他自己。在他的心里,成就自己是次要的。成就学生,是他至诚至爱的心中明天的风景。和去年读他的《于永正教学艺术:阅读教学卷》和《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等一样,书中那种至真至爱至诚的文字与一腔热血,给我的已经不是小学语文教学了,而是他的一颗心,一颗热爱学生、热爱语文教学、热爱教育的永远闪着光与热的心。无论是一路读来,还是掩卷回想,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无名的热泪多次从心底往上涌。今天读的,按书中的序说,这是他的封笔之作了,写完了这本书,也算是对他自己一生的教育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前段参加教研活动,听徐州来的一位教师说,于老师好像生了病。这样一想,心里便有些难过。

于老师,是我最喜欢、最崇敬的一位特级、一位长者,一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看他的文章,从来都是那么简单明了,那么妙趣横生,那么生动活泼,那么幽默风趣。不像语文教育的今天,花里胡哨、虚假喧闹。满纸的一套新形式主义的话语体系,搞得我们自己都晕头转向,甚至都不知道语文究竟该教什么了。如果以于老师的文风来写今天的语文教学文章,估计没有什么评委或编辑来欣赏你的文章。是于老师理论浅薄吗?是于老师不会表达吗?不是。是于老师知道,真正的永恒的东西都是简单的。仅从文字的表达看,于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语文教学不也是如此吗?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搞教学。通本的书中,看不见什么语用语体言语智慧”……就是实实在在的如何做。

读他的书,除了简单之外,读不出什么语文教学理论,反而却有一种清晰而永恒的东西,那就是学生。他的教学、他的文字、他一生的实践中,学生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小学教育都越来越异化的今天,我们还有多少的精神在看着学生呢、看见呢?虽然新课标是以人为本的,但我们仍然很少看见学生的存在。我们肯定能推知,于老师是明明知道的,但他没有发牢骚、写文字来反驳,只是用他的生命、用他的爱、用他的情告诉我们,学生,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语文教学也只是在为人而服务。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身教重于言教。如不能体味他的一番甘苦,便不会明白一个真正的于老师。

人,终有老去的一天。于老师也老了。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更多于老师对教学、教育、学生、生命的热爱与留恋。这本书的第十章与后记甚至读得让人觉得心疼。教育教学对他来说,已经不是职业,也不是立命之本,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全部的情、全部的爱、全部的心。他还想从头再教一届学生,他还想再追求一次明天的风景,他还想再一次实践他一生探索出的语文教学之道。在书的最后章节,他却说还有话说,说人老了难免唠叨。但他是否知道,我们仍然像他的学生一样,不管他上多少的课、写多少的文字、说多少的话,我们都会那么期待、那么欢喜、那么认真地去听、去看、去感受着。怎么能说是唠叨呢?于老师,有话您就一直说下去吧,我们永远会看你的文字、听你说话。

于老师,喜欢着你、爱着你,将来会怀念着你的人一定很多很多。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一篇普通的教育博客里,我留下的这篇文字,不管怎么算,也是我对你的一番热爱与敬仰。你的至真、至简、至爱,如同激励着很多人一样,也会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东海县青湖中学    张永东

   读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的层次。在参加了连云港市师专一附小读书沙龙后更增加了我的信念。“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故今年上半年准备读由王一军主编《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科研2013》,《面向个体的教育》和《班主任之友》杂志等。

    最近,我拜读了《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1.“因材施教”是课改的灵魂

    刘俊利教授说读书的作用包括理性和超越二个层面,这里借用了周国平的话,对于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我而言很有启发:他们是大家站的高看得远,我想读书对我收获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的深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读书的正能量传递下去。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并积极践行。但是当下尽管大家都在为此不懈努力,“因材施教”并没能在学校里很好的贯彻。大多数的学校还是实行“一刀切”的做法,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法,应付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像一刀切的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即便是实行因材施教也是由老师一手操控,学生被动接受。北京十一学校大胆改革,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选择之下孩子们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之下,学生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最终成就了自我。

   “因材施教”是面向个体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希望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践行“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坚持教育教学的改革,切实做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与监督作用。好比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我坚信“因材施教”可以落实的更好。

2.教师放手学生才能上手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这句话让我们明白:放手的教育是一份尊重,一份信任,更是一份等待。因为,学生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爱好,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他们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装起来就好,适度张扬自己的个性本身就是教育所应该带给学生的。

    青湖中学现在推行“学、查、讲、测、纠”五步教学法,说白了就是把课堂的主体放手给学生,老师进行适当的精讲点拨,甚至不讲,起到督察作用。在这段时间里学校要求老师必须对学生全面放手,让学生全面学会自主学习。放手的目的是提供学生独立、自主的机会,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品质。如果学生的学习安排都是由老师和家长来包办代替,学生只会被动学习,疲于应付。

现实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尤其是老教师,经常充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包大揽的角色,总觉得学生不懂事,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班级管理方面,都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生怕学生出错,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学习过程全部由老师掌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创新意识、操作能力上都是低能儿。放手,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教育机会;放手,把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还给学生,才能成就学生的个性,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放手,老师才能基于他们的基因,综合他们的素质,循着他们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实现属于自己的成功,成就美好的未来。

3.师生平等交流,迈出课改第一步

   长期以来,师生的地位在学校一直是不平等的,就算在提倡重建师生关系的今天,由于传统思维的惯性,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仍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在居高临下说教者的位置,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自己的“良苦用心”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曾几何时,我们老师认真倾听过学生说话呢?有过几年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自己错怪甚至冤枉学生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听不进学生的解释,不能以平等对话者的身份和学生交流。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不进学生的话,教师了解的信息必然是不全面的,如此的教育还能是有效吗?

    每一位教师都应放下身段(甚至蹲下身子)敞开心扉,以长者的责任和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们对话,沟通,合作,共同成长。师生间的平等对话需要教师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有一颗真诚而宽容的心。只有平等尊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才可能真正实现。

    真正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当我们面对学生犯错展开严厉批评时,孩子们慑于老师的威严,表面上会变得服从、乖巧,而内心深处到底想的是什么,却少有人深究。如果学校年复一年就这样把一批批貌似规矩的孩子送出校门,让他们带着品质缺陷走上社会,学生也就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时机。所以,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真实的学生才会遍布校园,教育才会回归本真。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的空间和氛围,让尊重,包容,倾听弥漫在课堂里,让爱护、帮助,欣赏充溢在校园中。

反观我们身边的课堂教学,不少老师还没从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枯燥无味的满堂灌老旧模式中脱身出来。一些老师观念陈旧,不思改革,一味的认为只要期末考试成绩好,教法死板无所谓。上完课拿起讲义夹走人,对课上课下师生的交流比较排斥。这个时候应该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多开展培训和二次培训,比如上示范课、开讲座、听师德报告会等,让老师从平等交流中受益,以此带动教师主动参与课改。刚开始可能有一定难度,时间长了,习惯养成了,自然就好了,校园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青湖中学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谈心月活动,家长会,学生尊师报告会等等,这样师生关系和谐,学生问候老师成为一种习惯,老师关心学生成为青湖中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读书和科研是现代教师必由之路

    刘教授说读书必须做到三条:一是自己思考,二是站在别人的地位来思考,三是永远和自己的思考一致。可以看出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不会读书的老师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了,只有读书才能使老师成为自己,因为读书能造就老师的幸福生活;能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还可以锻造教师高雅的品质。读书也可以给老师带来很多收益:比如课题的读书笔记,可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生活中读书可以依据生活情趣,带有休闲性的读书;读书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对自己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但其目的却不是指向新理论的生成和新规律的发现,而是立足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学的不良状况,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常见、最为细小的细胞,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要想有发展后劲,随时把握时代教育的脉搏,就一定要参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会促使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勤读书、勤思考、勤换脑、不断吸取最新的知识;教育科研会促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看待手中的工作,工作也就更加理性化;教育科研会促使教师取得成功,取得成功的过程又是教师不断学习,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过程,这则更是一种最大的成功。

学生是个鲜活的个体,只要给点阳光就会灿烂,只要我们愿意提供生长想法的土壤,他们心里就会长出创意的幼苗,心底就会擦出灿烂的火花,产生许多你意想不到的神奇的想法。“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借鉴。

读书贵在坚持,就像在师专一附小姚玉琴主任说得: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查,坚持下去,你会收获颇丰的,同时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师专一附小的老师给了读书的勇气和信念,我要坚持读书。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培养:体验与提升》读后感

解会娟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培养:体验与提升》关注真实阅读环境的创设、文本信息结构的解读、文本内容理解的综合和多元文化内涵的渗透,以师生亲身经历和感受来体验阅读策略,使得英语阅读策略的培养真实、现实,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旨在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为教师上阅读教学课提供参考,以便进行推广应用。

这本书注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培养,从阅读课堂中的策略培养意识到策略培养途径再到阅读策略运用的体验与提升。每一个章节都详细给老师介绍了可行的阅读策略。在真实阅读环境创设这章节,书中从1.课堂起点:注重氛围创设2.读前准备:做好充分铺垫3.阅读过程:尊重认知规律4.读后活动:结合课堂内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下面就本书中文本信息结构的解读策略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
一、激活阅读背景知识,激活阅读欲望

阅读文本的导入是一节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阅读课导入的是否恰当是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入境才能生趣,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才能进入高效阅读状态,才能为下一步的阅读的教学策略的预设打下基础。笔者认为,在使用牛津版英语这套教材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阅读信息,更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开展思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有意义的导入交际活动,为后面的阅读环节做好适当的铺垫,如: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围绕“锚”组织教学。“锚”是指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是向学生提供的一个共享的知识背景,有助于学生与其他成员相互合作和交流。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设计与教学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的词组与句型,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可以采取游戏和竞赛等形式,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解答和配以脸部表情、动作、手势表示赞许和鼓励。
   
在新教材牛津版八年级下Unit 3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中的阅读课时,我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头寻找资料,在课前用幻灯片为载体用一般过去时向同学讲述纽约著名景点的情况;我让每位学生查阅有关纽约这城市的著名景点,学生相互讨论,兴趣十足。学生自主获取的信息已经能和课文的内容相近,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 

 

著名景点

Wall Street    

Times Square    

Central Park    

Broadway

具体介绍

the biggest city

trade centre

at the southern end of …

companies and banks

gather on New Year’s Eve

exciting, huge glass ball, fall

 

 

 

in the centre of…

lakes, hills and a green lawn

a good place to relax

theatres

Song Memory

Musical Cats

 

 

二、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高效投入阅读

学生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空容器,而是带着自己的经历、情感和思想来参与教学活动的。阅读课要让文本内容吸引学生,教师要让阅读文本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对于新教材的阅读文本,大多时代感比较强,因此可以好好利用,充分挖掘其中内容的内涵。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学英语看作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个不断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天天有新发现、天天有新进步、天天有新乐趣的过程。

1.通过对比找阅读乐趣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见到熟人,往往问“吃过了没有?”而英、美国家的人却问“How are you?”。我们关心吃饭问题,他们则关心健康问题。总之,只要我们充满好奇心,就会天天有新发现。通过两种语言方方面面的对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乐趣。

2.通过成就找阅读乐趣

随着学习的进展,我们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每次考试都有较好的表现,家长高兴,老师表扬,同学羡慕,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增加自己学习的动力。在阅读活动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评价应该以群体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的原则。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并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3.通过赏识找阅读乐趣

新课程要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15万字以上,教师开始要推荐一些简易的英文读物,根据学生不同的喜好,提供“高兴趣”的阅读资源。各类读物中描绘的地地道道的异国风光,其他民族人民千百年来积淀的风俗、文化观念和巧妙的语言运用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喜欢唱歌的人,可以学唱一些英文歌曲,喜欢看电影的人,可以看“音乐之声”,“哈利·波特”等带中、英文字幕的原版电影。其中乐趣,要是不直接掌握英语,单靠别人翻译、介绍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巧用阅读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产出的目的只在于引导或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要求学习语言知识,并将阅读技能与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阅读策略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传授学生“渔”而不是“鱼”。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应倡导反复阅读。对同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几遍阅读,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的正确与否是阅读的关键为了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理解文章所叙述的内在联系,领悟文章内涵,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阅读时要讲究阅读策略,可采用如下主要方法:

(一)有效预习——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  

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指导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预习练习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使预习有的放矢。课前预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有效目标——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1.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源于教师对教材个性化的多元解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有侧重地开展某个或某些阅读体验。讲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不同的阅读侧重点,从而积累形成个性化的阅读策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必须把整个教育心里学归纳为一个原则的话,我会这样说,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了解了什么,确定了这一点,就可以据此进行教学。”这里反映了学生已有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经验,挖掘知识的情感因素,可较快形成对新知识的猜想,促进知识的类比迁移。充分掌握这些已有经验,巧妙创设阅读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实现主动阅读建构的保障。对中等学生来说,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

    2.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实践,体验成功愉悦 

中等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而倍受老师青睐。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因问题多多也极惹老师关注。唯有中等生,因为表现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既没有人佩服,也没人歧视,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然而,他们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优秀生”的后备军。他们在班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等生比例大,是学生的主体部分,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部分学生倾向性的行为将对班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班集体管理工作、各项活动的开展中,没有这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在阅读活动的组织方面,教师不要老盯着优生,而应该关注中等生的发展,给他们锻炼机会,想方设法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从而实现从中间层中分化,流向先进层,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实施小组活动“组长发言人发轮换制”是让学生自我表现的较好方法之一,这一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上课学习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产生平等观念,克服骄傲情绪。中等生特别是求稳从众型的学生,往往缺少外界的压力,实行“组长发言人发轮换制”之后,他们就会感到“比上差距越来越大,比下已无优势可言”,心理上势必造成一种无形压力,争强好胜的自尊心必然促使他们动脑筋去当好。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为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
   
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照学习英语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在小组阅读活动开展中,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充分交流和表现机会。为了使小组活动不流于形式,时间安排是关键的。合作阅读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学习效果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能使学生发表意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才有可能成为高质量的交流。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时间长短,可以把一课的时间都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就课堂内一个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交流、争辩。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部分有困难的小组,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更好地整体把握课堂时间的效率。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读后感

东海县石湖中学  王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有活水流入,才能使水始终保持清澈。 同时也告诫我们: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必须多读书,不断地吸取新知识。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最近我选读了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针对有效课堂以精辟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例子,带着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验了“有效”的含义,让我受益匪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效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书中指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究其本质,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首先,课堂教学要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其中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的层面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会逐渐地形成一个如何教的完整思路。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数学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中下功夫,尽心备好每一节课。首先是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并充分估计。从教学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施教”、“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来实行分层教学。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树立自信。

其次,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于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运用便成为大家争相采纳的教学手段。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

第三,教师讲授需把握分寸。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的,教师的讲应把握分寸,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要学会恰当的讲,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考据,讲得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茫然”状态。恰当的讲,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快速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渐入学习的佳境。同时教师要重视提问和讨论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有效提问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越俎代庖。

第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专家指出:“考察数学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五,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许多卓有成效的数学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关注课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提高兴趣、提高效率,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学习,借《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中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读《龙门辅导双色笔记:初3化学》有感

——好学的化学课堂

张方铃

读《龙门辅导双色笔记:初3化学》这本书后,在借鉴里面的一些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我又发现这样的问题:课堂中师生配合默契、讨论激烈、回答踊跃、解题顺溜。可是,学生课后自学、解题就问题百出,水平差异极大,为何?这就是老师讲了或提到了,学生就能跟着思路走,勇往直前。老师的思路离开,学生自己单干了,就产生了彷徨失措,脑袋空白。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要做实时笔记,帮助自己日常的学习。

问题又来了,怎样的笔记适合学生?在这种背景下,结合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我提出了“初中化学菜单式笔记的实践研究”。

如何让学生喜欢记笔记。我根据2011年版的化学新课标中的课程内容及参考《龙门辅导双色笔记:初3化学》,先从下面两个步骤逐步进行:

一、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精彩的课堂切入

方法一、学生讲课切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些课堂时间预留给学生,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给同龄人讲课,以这种形式导入教学的方法就是讲课切入法。

示例1:学完《化合价》知识,第二节课开始我是这样引人教学的:

多媒体展示:请分析H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是(     

        ANaCl         BCa(OH)2      CCl2      DCl2O3

 经过一番思考后,同学们各自找到自己的答案。我接着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沉默一会,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准备回答。我便自然地请他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讲解,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掌声。学生说: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物质,从它们组成上可以推断出,X这种物质中也含有氯元素;②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价之分,在化合物里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一种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③由已知的几种物质可以发现,氯元素化合价的排列规律,是由低到高的,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位于-1+1之间,推知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答案为C。同学们立刻给予了肯定的掌声。我接着说:根据化学式可以推求元素化合价,那如何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呢?这样,我们就进入了新内容的学习环节。

方法二、课堂活动切入法

课堂活动切入法就是在上课的前几分钟里,教师带领学生做些环境允许的,与要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学的一种方法。

示例2:学习《元素》,学生自学后,我是这样开始教学的:

我先开口说:请各小组看看桌上的文件袋。在同学们的注意力纷纷被文件袋吸引过去的时候,我接着说:我们现在开始做第一个游戏——抢时间。请根据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在空白卡片上写出对应的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看哪一组能最快最准确地完成任务,先完成的请组内一位同学举手示意。我一声令下,同学们兴奋地打开桌上的文件袋,很快教室里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彼此核对着。一会听到喊声,老师,我们组完成了,全部正确。我的说话声被同学们热烈报告声给淹没了,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自信与快乐。他们均等待着下一个环节。

我接着说第二个题目,请手里持有“C”开头卡片的同学,请站起来,并说出它们的元素名称。同学们接二连三有序地回答着。我又接着说,请手里持有“钅”旁卡片的同学,说出它们元素的名称并拼写出元素符号……

我又接着说,请你把手中的前18种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依次排列出来。同学们高兴地边排列边读着。最后,我提议,一起背诵前18种元素。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背诵起来。

我借助资料的思路,同时摸清学生的特点,试着找出适合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是新鲜的,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按我的要求开始每节课的学习,并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更能让学生课中按我的要求来记笔记,便于及时复习知识和解决平时遇到的疑问。

二、开心有效的记笔记

㈠师生准备记笔记

1.教师先模拟学生记笔记,设计要漂亮,便于学生参考。主题字体颜色统一(颜色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最多允许选择四种颜色),详细的重点内容要突出。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及复习的内容,备注补充相关的内容,并用不同种颜色的笔写出。同时,注意知识点间的循环,写清备注。这样,便与日常的复习,及时查漏补缺。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准备大小一致的笔记本,便与统一抽查及批改,提高笔记的记录及应用效率。

2.制作课件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习惯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出一系列具体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记录学习要点,利于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的笔记清单。   

3.备课时,将课本中的重点实验装置(有的是请学生手绘的)及有关图片均打印好,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将实验装置图或者黑白图片或者自己手绘装置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便于课中使用。

4.图片附有精心设计的问题。首先,设计的问题尽可能采用低起点,层层推进,做到统筹兼顾。既要为高层次的学生插入腾飞的翅膀,也要为低层次的学生装上起跳的助力器;其次,要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热点问题。再者,提问有新意、有趣味、有针对性,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变“问题”为兴趣,快速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最后,创设的问题要有现实意义,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学生要能根据图片中的问题自己讲诉相关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存在疑问的及时做下标记,便于课中交流解疑。

㈡ 师生记笔记

菜单式笔记就是借助一个主题作为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学生的记忆,也就是学生的个人数据库。丰富强大的知识点就可以印象深刻地记在学生的脑海里。

.记菜类——提纲

笔记没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要做到详略得当,提纲挈领。记下提纲就像是记下菜的类别一样,如蔬菜类(菜的简笔画)、汤类(简笔画)、肉类(动物简笔画)等。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常用的符号规定下来,便于学生应用。记提纲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提前预习了笔记涉及的内容,结合老师发的辅助材料完善相关内容,可以将每类菜名适当的简单记录,并注明主要成分是什么。

2.记菜系——思维、理念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由于气候、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口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艺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同理,在上课的时候,师生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中有很多是老师或者前人的思想火花,这时学生及时把老师讲的解题思路记下来,自己能懂就行。记思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对于一道有点难度的题,听了或看了仍头绪不清,这就要把思路记录得详细些,并记好结论,方便复习和思考。思维、理念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是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也是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方式。

  3.记主菜——重难点

  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同理,在学习新课内容时,记录重难点知识及方法时,也要有所区别。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在平时教与学中要加强磨练,在重难点的地方用一些关键的语句,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常考的中考题型是”、“这套装置的优点是”、“这套装置的不足是”、“这个实验的创新在于”等。老师还配有不同颜色字体、不同声音等的重难点知识,都要快速记下来。同时还要高度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这就像吃大餐后的甜点,绝对是必要的补充。这时赶紧记下来。

4.记副菜——与重难点的关联

副菜是菜单的配角,如果说主菜是菜单的主角的话,副菜则是使饭菜显得更为丰富的配角。为主菜增添色彩与风味,使菜单显得丰富多变。同理,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基础知识,在笔记中稍作标注,然后结合老师的分析讲解自己利用恰当手段分解学习难点。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自己学习习惯、老师提供的参考问题及资料,快速记录并着重标出自己知识难点化解的方式方法,及用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及老师的分层要求自得其乐,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5.记特色菜——这节课的亮点

所谓特色菜,是指无论从视觉去感观,还是从味觉去尝试,都有特色可言。同理,一堂精彩的课,除了要有巧妙的教学设计,还应有课堂亮点,为精彩的课堂增添魅力。课堂的亮点形式多样:如借助巧设疑问,激发学生追问兴趣;抓住挈机,因势利导;直接呈现,峰回路转,陡增亮点等。学生在投入到精彩的学习中时,老师给予及时点拨,轻松帮学生化解重难点,提醒学生及时记录精彩的分析、应用、联系的方法等。这样学生会觉得学得乐、学得轻松,会更想学下去。

6.记甜心水果——知识的补充

诱人漂亮甜点、色彩鲜艳精致的果盘的呈现,更增加了人对美味食物的喜爱与渴求。同理,重难点攻克后,再增加些拓展知识,更是锦上添花,也更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然,拓展要实用新颖,让人记忆犹新、流连忘返。要与本课有直接联系,要围绕化学说话。每当讲到新知识点时,做到举一反三。新课标鼓励学科综合、知识多元化。拓展可以是相关化学科技成就、本课新内容的延伸、本课的再生成或升华等。师生在一起探究学习时,老师及时给予点拨,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进行笔记记录,将知识理念的精华留下来,以备复习之用。

  7.记评菜——总结收获

享用完一桌美味的菜,就要对其评价,人们通常由感觉器官对菜肴的感受来确定的,它们便是菜肴的色、香、味、形、触。同理,学习小结是检验学习效果,为本课锦上添花、画上圆满的句号。学生回头瞧,把所学内容从薄讲到厚,再从厚讲到薄。让学生明白由薄学到厚,是自己不断思考、补充、发问的过程,而由厚学到薄,是自己归纳总结,明确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再次笔记标出,便于再次知识强化。每节课听下来,师生一起归纳所学知识的精髓,这就像有营养的牛肉汤。师生都不愿错过。

8. 记感悟

及时把自己的自己思考,发现、领悟及别人闪光的东西记下来,充实自己笔记内容,这样笔记才会更厚实,才会更有用。借助学习笔记,学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套学习理论,以后还会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

作课堂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所以,我会要求我的学生课中必须有笔和笔记本相伴。

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进步。我将继续学习,充实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为培养人才做出应用的贡献。

 

本期编辑:刘加宽   范来柱   尚实现   汤宜成

欢迎各中小学教师踊跃投稿,报道读书、教科研活动开展情况。邮箱:dsbgs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