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课堂教学如何让生命更美好——《教育:让生命更美好》读书心得

发布日期:2016-11-25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近段时间,本人有幸拜读了肖川先生的专著《教育:让生命更美好》,读之如饮甘露。肖川先生的《教育:让生命更美好》一书分五章, 第一章的主题是守望: 一个“好”教育的理想, 主要讲述好教育与好人生, 教育给了我们什么等方面;第二章主题是理解: 作为“关键词”的教育, 主要讲述教育的存在形态, 方向与方法以及教育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第三章的主题是解读: 多样化视角看教育, 主要讲述教育的力量、灵魂、意蕴、期待等方面;第四章的主题是改变:由教育走向解放, 主要讲述教育与个人自由发展, 教育与启蒙, 教育与信念, 人、环境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第五章的主题是寻美: 撑起一支教育的长篙, 主要讲述的是去教育的后花园寻找美、为了教育的枝繁叶茂等方面的内容。本书文字优美、自然、含蕴丰厚、耐人寻味、立意突出而高远, 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思想火花。对于引导广大教师在教育中理解生命的价值, 让生命更美好等方面富有积极的意义。

下面,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悟。

努力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是思想政治课优效教学的题中之义。“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在内容上互相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政治认同(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共同标识和魂魄;理性精神(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观(主体性)的要求;法治意识(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共参与(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结果。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要力求反映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科学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奠基;二是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活动、师生互动交流、社会调查研究等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和有效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价值导向与规范作用。生活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耳之所闻,目之所接,一切能触动我们内心世界的美好事物,都是我们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的生活化引领”的宝贵资源。

一、教学语言:彰显核心素养的生活化引领之美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烁理性智慧的美言佳句、成语故事,诸如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农谚俗话等,就是我们政治课用之不竭、愈用弥新的信息宝藏。教师如果把它们适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让生活中的美言佳句走进课堂,则能彰显价值引领之美。

(一)关注生活,拥抱生活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积极走进和深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出教学资源,从鲜活的生活世界里吸吮着充盈的甘露,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所用,引领学生达到“知、思、情、信、意、行”的有机结合。

在讲授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前,笔者事先让学生收集生活谚语、诗词歌赋等。上课时,教师稍加点拨,象“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等,学生们娓娓道来,就把庄稼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客观联系直截了当地展现了出来。学生便能由此知晓在处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时,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孤立和片面。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给学生提供思考想象、表现成功的机会,去深入领会言语作品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教学领悟——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同学们,我们不妨重新审视自我,有时会抱怨生活中有诸多的不尽人意吧,如,家境贫寒;朋友误解;学业繁重;成绩下滑;竞争激烈;怀才不遇等。仔细想想,其实这些苦难再多、再大,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怯懦、悲观和绝望。苦难本是困扼人的东西,殊不知,换个心境看苦难,若把苦难比作健身房中的运动器械,那么它就可以锻炼人,使人体格健壮,意志坚强,坏事岂不变成了好事。

同学们,我们不论遭遇多大的挫折、甚至失败,都该保持一种坦然、乐观、蓬勃、向上的心境。我们要自己看重自己,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磨砺自会有光彩。

(二)丰富体验,陶冶品德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班情学情,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尤其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如创新精神、合作思想、诚信观念、主人翁意识等。

在《经济生活》“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公司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从“公司——市场——竞争力”三个层面逐一递进。我是这样设置生活探究路径:有人说“眼睛盯着市场看,一切围着市场转。企业做的再大,它也是一条鱼。而市场是水,鱼必须生活在水中”,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则更有意义。

如此,学生掌握知识便能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同时丰富了人生体验,陶冶了思想品德。

教学领悟——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的情操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座谈会等形式,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设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课程基地建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

二、涵泳文本:体验核心素养的生活化引领之韵

“涵”,《辞海•词语分册》的解释是“沉浸”;“泳”,就是游于水中。“涵泳”一词,在左思《吴都赋》中就已有“涵泳乎其中”的应用。

(一)在朗读吟诵中“涵泳”

“涵泳”的过程,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从容求索,深入体会(即“优游涵泳”)文本,提高学科素养。这个过程,即体现在对文本的朗读吟诵、熟读精思上。

《我们的民族精神》有这么一段话:“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其中的关键词“集中表现”“深深植根于”体现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民族之魂”则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政治教师善诱学生齐声诵读,心无旁骛,声情并茂,学生涵泳于课文的示范语言之间,读出文本中的结构美、色彩美、感情美、思想美。“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要舍得时间让学生从“泛泛的读”到“充分的读”再到“投入的读”,从“识记知识”到“强化理解”再到“升华感情”,润泽心灵,感悟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这岂是一个简单的“灌输说教”承载得起的?

(二)在良好情境中“涵泳”

“涵泳”是需要情境的。《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圣人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情境,让学生沉潜其中,反复玩索,以求细寻其中奥妙,品悟“味外之旨”之效。

在讲授“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时,笔者是这样设置情境的:

教师语言——“你当然是你,但你还是过去的你吗?你能畅谈10年以后的愿景吗?”

这样的教学语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高中生群体,能引导学生潜心涵泳于教师的语境之中。学生纷纷讨论,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最后语文科代表慷慨陈词:“当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虽然睁开了双眼,但对这个世界是一无所知的;当我们蹦蹦跳跳走进幼儿园、小学的时候,是那么的天真和可爱,像春天里含苞待放的花朵;当我们雄纠纠、气昂昂跨入高中门槛的时候,是那样富有朝气和活力,浑身洋溢着令人羡慕的青春气息;再过十年、二十年,当我们学有所成,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潮流的时候,是那样才华横溢,那样成熟和潇洒。我们的天赋好比一朵火花,用我们的勤奋和坚强去助燃,一定会绽放出无限的光彩。伙伴们努力吧!展望未来,我们前途似锦;把握现在,我们更需脚踏实地。”于是乎,课堂形成了强大的气场,同学们内心的自豪感、责任感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课后,该班开展了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围绕三个篇章:国家篇——突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篇——表达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篇——强化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表演的情景剧动人心弦;组织的辩论赛美不胜收;集体的诗朗诵瑰丽无比;一曲大合唱《天耀中华》荡气回肠,点燃了全场热情,将主题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多样作业:催生核心素养的生活化引领之效

实施作业生活化,政治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成性因素(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兴致,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着“学有所用”的快乐。

(一)综合探究作业,在合作中培养良好习惯

阅读下面文字,请学生搜集或撰写自己的名言警句。

1.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2.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

3.路灯经过一夜的努力,才无愧地领受第一缕晨光的抚慰。

4.即使脚步下是一片岩石,它也会迸发出火花,只要你拿起铁锤钢钎。

学生作业摘录(美文共赏):亲爱的同学们,莫因学业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莫因道路的坎坷而长吁短叹;莫因厄运的降临而意志消沉。只有拼搏的火种,方能燃烧自信和希望的火焰。

设计理念:富有生活气息的作业,能把知识与生活紧紧相联,学生一定会感到亲切而不生疏,自然而不生硬,学生会在兴趣盎然的相互合作中愉悦地完成作业,并逐步成为所学知识的践行者。

教学领悟:留生活多样作业,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发展、交流体验、相互启发。传递正能量,提升高素养。

(二)撰写哲理论文,在感悟中体验哲学价值

教师要引导学生平常多写一些哲理小论文,这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体验鲜活而精彩的哲理小故事案例,又可以从中领悟哲理人生之道。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典型性。以小见大,有较强的研究价值;②生动性。有场景、情节乃至“冲突”的描述;③启发性。对生活有指导和借鉴意义;④真实性。不是虚构假设的。撰写哲理小论文要做到三突出:突出“短小”;突出“论点”;突出“文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法国的自然科学家法伯曾经把一群毛虫放在一个盘子的边缘,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头尾相连,沿着盘子排成一圈。于是,这些毛虫开始沿着盘子爬行,每一只都紧跟着自己前边的那一只,既害怕掉队,也不敢独自走新路。它们连续爬了七天七夜,终于因饥饿而死去,而在那个盘子的中央,就摆着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请以“毛虫的悲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教学领悟:这样的案例作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凸现。学生自然就能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针对案例情境,准确把握问题的主旨来拟定标题;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与案例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索。这就形成了案例作文的思维导图,最后落笔成文也就逻辑顺畅、层次分明了。

也许喧嚣的世界和繁杂的事务已把我们柔软的心房揉搓得疲惫,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之所呢?还是到哲学书中去寻找吧。也许很多人许久没有那种完全沉浸在哲学书中,仿佛魂牵梦绕,如痴如醉的感觉。那就赶快读书吧!让我们的心潮随着书流而起伏着,思考着,感动着,快乐着……体会百味人生,能使我们的事业日进有功,生活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