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心海导航 > 论文集萃

浅议如何对待中学生恋爱

发布日期:2012-03-09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早恋”是当代中国本土概念,它是这样界定的:发生在生活、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同时距离法定结婚年龄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少年群体里的恋爱行为。

“早恋”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少年由习惯于接受父母爱护、关心、照顾发展到去爱护、关心、照顾另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异性,都是心理的成长。被一位异性长久关注,为一位异性而日夜燃烧,被爱和爱人,同样都是生命中最美好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往往随之会升华成对生命的尊重、对恋人的责任、对人生幸福的理解。从这点上来看,它是认知的进步。

“早恋”是不科学概念。是成年人对中学生异性交往产生恋情现象的反省式、演绎式、批判式的定性表述,是成年人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及中学生恋爱的误解之后,制造出的一个不科学概念。“早恋”概念把人们注意力集中在担任评判官,把“早恋”的标签到处乱贴,带来的是误解、偏见、伤众,造成的是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紧张,制造的是孩子成长的“逆境”。北京教科院闵乐夫主张使用“中学生恋爱”这个中性概念,既不贬斥,也不褒扬。

对于“早恋”多年来我们都是众口一词,坚决禁止,可效果呢,是禁而不绝,固然有社会媒体原因、学生生理发育提前等等原因,可学生的心声不容忽视。“不要怪别的,最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感情没有得到尊重,教师家长不把我们当人!”我们要尊重学生,教他们把握成长,才是良策。什么叫把握成长呢?把握成长就是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选择,在选择中承担责任。主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手握主动权的少男少女就能体会到自尊自律,就逐渐学会了选择。

不要以为学生是在说教中长大的,学生是在生活体验中长大的。学生们在体验中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家长提倡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能不能被学生所认同,关键在于学生有一个“内化”过程。当成人的文化传递和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碰撞时,要经过学生自己的比较、选择、批判、整合,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再“外化”为自律行为。学生逐渐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清楚了“对不对”、“该不该”、“值不值”、“做不做”,就有了行为准则,就有了自律能力,就懂得了承担责任。这样,我们也就可以说,这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青春的成长。

这样看来,体验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成长过程。但是,由于体验的素材不一样,我们所持的态度也不一样。我们把中学的体验素材分为三类:可鼓励的体验;应严禁的体验;给予保护和限制的体验。

所谓可鼓励的体验,指的是体验素材是文化知识、生活能力、职业技能等,我们会鼓励学生去写文章、演算题,支持他们骑车、游泳、玩电脑,用获取的直接经验去印证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从而构建自己完整的认知结构。演员多上台,球员多比赛,市民参加防空、防震演练都是为了在体验中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我们不要怕孩子出现失误,摔破膝盖,呛两口水,没有什么,我们不要剥夺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因为对孩子来说,和体验成功一样,体验失败同样是成长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对这类体验的态度是鼓励。

所谓应严禁的体验,指的是生活中带有自损、自虐或危及社会的体验,例如吸毒、染艾滋病、自杀、杀人越货等。这类体验有灾难后时,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我们必须严加禁止,强调尊重科学,遵纪守法,服从道德约束,千万不要去尝试。所以我们的态度是严禁。

所谓给予保护和限制的体验,是指体验素材是人际交往一类的体验,包括异性交往等。首先要强调的是这类体验我们是支持的,它具有必要性和教育性。学习交往,是中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群体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一课。交往中锻炼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善良、正直、宽厚、乐观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悦纳的人,尤其异性交往能力的锻炼,对于他们今后婚姻家庭一生的幸福,都有极大影响。缺少人际交往这一课,他们成人后,费很大的劲也未必能补上这种缺失,因为已然形成的孤僻、自卑、怯懦、多疑、嫉妒、不合群等不良性格会遭到集体的排斥。第二要强调的是人际交往特别是异性交往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发展过程不稳定,发展方向也不确定,这些未成年的当事者随地会遇到麻烦,随时随地面临选择,例如:偶遇深情地注视;发生怦然心动的“电击”;课本里夹着一封不具姓名的情书:听到教师的旁敲侧击:表达爱慕后碰了软钉子:产生按捺不住想亲吻的冲动;发现母亲在跟踪盯稍;这个月的例假竟然没有来!等等等等,这些经历往往都是他们生命中的第一次,他们没有经验,不知道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适宜的,也不知道做选择之后,事态怎样发展,将要承担什么责任,如果在做出选择之前,自己手里掌握着一个是非判断和行为取舍的标准,该多踏实!从成年人角度讲,在孩子们体验异性交往时,如果给予一定的保护和限制,风险性是不是能降到最低呢?

这里说的保护和限制,指的是法律、道德、校纪、家规和健康的文化环境,还有科学的知识、自省、自律和慎独。我认为这些是为了获得保护必须接受的限制,既是保护又是限制。社会的法律、公德,学校的纪律守则,家庭的美德和良好的习俗,还有健康的文化环境,统统都叫他护和他限;学生们心中的科学知识自省自律和慎独,叫自护和自限。我认为,孩子们成长中最可贵的就是能够自护自限。有了自护自限与他护他限的结合,学生的异性交往就有健康和安全的保证,中学生就可以在异性交往中学习选择,在选择中懂得承担责任。制定对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有三个前提必须明确:(1)明确民主、尊重的前提。民主、尊重是现代教育的本质。我们放弃严厉禁止政策,不是因为管不住而被迫放弃,而是禁止政策违背了现代教育的民主本质。(2)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制定教育对策,不能满足于表面的风平浪静,不能停留在暂时的高分数和考大学等功利目标上,而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3)明确时代发展的前提。时代前进了,社会开放了,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觉醒了,这个大潮流我们必须顺应,绝不能用封建主义的老花镜看待新一代的人际交往,也不能用功利主义的砝码衡量学生交往的利弊。我们的学生必须适应入世之后的中国社会环境,我们的孩子必须适应已然发生变迁的中国婚姻家庭现实。

我们主张的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应是:

面对全体学生,大力提倡中学生的友谊交往;个别发生恋情不能压制;既不急于定性也不代替学生抉择;鼓励当事人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当事人选择出现困难时,老师家长要起到保护和限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