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心海导航 > 心理案例

一个成功消除考试焦虑的案例

发布日期:2012-03-09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她是一名高中学生。在一次期末考试当中,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头天晚上还记得牢牢的东西,当看见考试题目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结果,这次考试一连几门功课成绩都很差。不用说,她自己非常沮丧,家长、老师的责难更使她心情沉重。从此,她就对考试产生了特别的恐惧心理。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自己没有学懂、复习不够全面,在忧虑、焦躁的情绪中夜以继日地学习,搞得精疲力竭。上考场的时候,情绪紧张万分,记忆与思维受到严重抑制,考出的成绩很不理想。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越紧张,就越考不好;越考不好,就越害怕考试,在考场上就更紧张,成绩也就越差。当时将要面临高考,如果以上情形继续发展下去,必定会严重影响高考,那将是令人难以承受的结果。

于是,她找到心理咨询室,要求我们帮助她调整情绪,设法控制、消除这种有害的紧张。针对她的情况,我们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调适,基本过程与内容如下:

(A)诱发事件是考试。

(B)她对考试产生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成绩必须超过别人才算好成绩;考试成绩代表了她的价值;她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如果考不好,自己就没面子了,别人都会笑话她;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父母受苦受难,她就得学得好。

以上的不合理信念,有的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自我挫败的想法。这表明,她的思维在这些问题上是缺乏理性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

(C)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

(D)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将其驳倒:

①成绩必须超过别人才算好成绩。

      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能力特长都不一样,一个人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有可能劣于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一个人尽了他()最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就是好成绩。因此不要与别人盲目攀比,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②考试成绩代表了她的价值。

      考试究竟是什么?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显示出知识中已掌握的部分,促使人求知上进。考试成绩只能表明你的学习当中的成绩与不足,此外说明不了更多。一个人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如果说要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就应当认真、积极地对待学业,努力设法弥补学习上的缺陷,乐观进取,做一个身心健全、德才兼备的人。

③她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你也不例外,你并非是全才,只要达到学校的要求、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个别科目若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达到名列前茅,当然最好。但是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苛求自己十全十美,否则只会给自己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负担。

④考不好,她就没面子,别人都会笑话她。

      考试成绩差,对你的自尊心的确是一种打击。但是,考试并不是为人的面子设立的,目前成绩的优劣,反映的是你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预示着你将来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为社会服务。较之长远的目标,目前面子上的荣辱算得了什么?如果你能够不为面子学习,就会以更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缺点与不足,就会在平静的心态中稳步前进。否则,背负沉重的面子的压力,只会在忧虑不安中越走越累,越走越慢。况且,老师、父母和同学都会真诚期待并帮助你克服困难、提高成绩,没有理由对自己的困境报以冷眼和嘲笑,因为我们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⑤一次没考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

      一次考试失败,肯定有原因,但寻找原因要客观、全面,不应该单纯从能力方面去追究失败的原因,还可能有情绪上、身体上、环境上的原因。当然,考试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力存在某种缺陷,或者是对知识的理解有误,或者是基本功不扎实,或者是记忆障碍,或者是思维缺乏变通与突破等等。这些能力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加以弥补,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失败之后,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总结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你真正改进了自己的缺陷,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用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

⑥自己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考试既然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符合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否则怎么达到检验的目的?自己每次考前复习,都是按照课本上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并且相当详细、深入。由于担心有疏漏,还一再多找题目来练习,反复巩固所学内容。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考试无非是让你在一张卷子上做题目,如果类似的题目在平时都会做,有什么理由不能在考卷上做出来?单从能力方面来说,对考试时做不出题目的担心是站不住脚的。这种不必要的担心使自己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你超量地复习,身体疲惫不堪,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在考试当中,这种担心又使得你神经紧张、思维迟钝,导致该做出来的题目没有做对。因此,这种无根据的担心是一种自我挫败,必须清除。

⑦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如果不是你的大脑出了毛病,那么你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必然会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它保持完好的记忆。你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是你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正常人,也不是记忆的性能变幻莫测、无法把握。因为在没有考试的时候,你能够持久地、充分地记忆许多知识,而且在考前你记得非常熟练的东西,在走出考场之后仍能正确回忆大部分,却恰恰在考试过程当中对大部分知识无法正确回忆。以上说明,不是你的大脑有毛病,而是你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你对头脑中已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当人情绪高度紧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相对集中于情绪体验的区域,其他区域的活动就被抑制了,因而出现了所谓“意识窄化”的现象,表现为大量的记忆提取障碍,思路狭窄,思维缓慢,思维缺乏组织性与逻辑性,严重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你的“考场遗忘症”正是属于这种情形。因此,你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真实的能力。

父母受苦受难,自己就得学好

      作为为人父母者,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他们精心呵护,尽心尽责培养子女,为子女操心劳神,以至积劳成疾,从心理学的意义疗法角度看,这是他们苦难的价值,他们真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好一点的条件。考试分数对父母来说,未必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们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

(E)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我们让她开始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情绪与行为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的同学,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严重,也不再整天想着学习好坏对得起对不起谁,在复习时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稳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反复复习,而是重点复习难点与自己的薄弱环节。上考场时情绪平稳,信心十足,头脑清晰,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考试的结果令自己十分满意。一度下滑的学习成绩开始稳步回升,使她信心大增,对考试的害怕情绪被有效地遏制了。

此后不久,她成功地通过了高考,当时考场内外的紧张气氛也没有扰乱她的情绪。最终,她如愿以偿地上了她想上的大学,祝愿她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自我运用情绪疗法处理一些诸如考试焦虑等问题。